•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7

李小姐梦游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墩儿可可

已采纳

一、电算会计和手工会计的共同点:

1、系统目标一致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要为外部的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信息,而且要为企业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服务。

2、遵循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一致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电算会计仍然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3、遵守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一致

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电算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而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二、电算会计和手工会计的区别:

1、工具不同

1)手工核算使用的工具是算盘、电子计算器或一些相关的机械设备。

2)会计电算化使用的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由电子计算机完成。

2、信息载体不同

1)手工核算的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保管不易,查找困难。

2)会计电算化除必要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均可用光盘、磁盘、磁带等材料作为信息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保管容易。

3、记账规则不同

1)手工核算规定日记账、总账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可用订本式或活页式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法或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用红线划销等。会计电算化打印输出的账页是折叠或卷带状的,与手工的账簿明显不同。

2)会计电算化不可能完全采用手工系统改错的方法,比如电算化环境下不存在划线更正法。为了保证审计的追踪线索不致中断,会计电算化规定: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算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工会计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221 评论(9)

四叶细辛

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2.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2.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2.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121 评论(11)

jessicabeck

你好 很荣幸能回答一、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联系: (一)目标相同 会计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核算,其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二)遵守会计法规及财经制度 会计电算化和手工核算都不能置财经法规于不顾,必须严格地执行财经法规。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必须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电算化形成的大部分会计档案虽然物理介质发生了变化,但其信息资料必须同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必须加以保存。 (四)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会计电算化应当同手工会计一样编制出符合要求的会计报表。 (五)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电算化会引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但是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否则将系统研制的失败。 (六)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讲,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都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①数据的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的存储;③数据的加工;④数据的传输;⑤数据的输出。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它在账务处理程序、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工具不同 手工核算使用的工具是算盘、电子计算器或一些相关的机械设备。会计电算化使用的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由电子计算机完成。 (二)信息载体不同 手工核算的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保管不易,查找困难。会计电算化除必要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均可用光盘、磁盘、磁带等材料作为信息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保管容易。 (三)记账规则不同 手工核算规定日记账、总账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可用订本式或活页式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法或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用红线划销等。会计电算化打印输出的账页是折叠或卷带状的,与手工的账簿明显不同。会计电算化不可能完全采用手工系统改错的方法,比如电算化环境下不存在划线更正法。为了保证审计的追踪线索不致中断,会计电算化规定: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四)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手工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四种,但是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重复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程序有两种方案。按目前的经济善与开发水平,可采取第一方案,即基本上按手工核算的方式进行移植,但过程却发生了变化,且允许同时采用多种核算形式。 第二方案为理想化的全自动账务处理程序,即:会计凭证磁性化(或条形码),在规格化的会计凭证上用磁性墨水书写(或打上条形码),由阅读机识别后将数据输送到计算机;由用户定义数据存储形式和加工方法,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由用户宣言输出形式与结果,由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进行查询与打印。 (五)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 在手工系统下,会计部门一般分为若干会计工作,如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等岗位,进行专门的业务核算,设专人负责记账、编制报表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工作岗位的划分已经发生了,如设置了数据录入、审核、维护等岗位。 (六)人员构成不同 手工核算下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 (

156 评论(15)

多吃多漂亮哟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1.2一、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的联系(一)目标相同会计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还是手工核算,其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二)遵守会计法规及财经制度会计电算化和手工核算都不能置财经法规于不顾,必须严格地执行财经法规。(三)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必须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电算化形成的大部分会计档案虽然物理介质发生了变化,但其信息资料必须同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必须加以保存。(四)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会计电算化应当同手工会计一样编制出符合要求的会计报表。(五)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电算化会引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但是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否则将系统研制的失败。(六)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讲,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都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①数据的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的存储;③数据的加工;④数据的传输;⑤数据的输出。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它在账务处理程序、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一)工具不同手工核算使用的工具是算盘、电子计算器或一些相关的机械设备。会计电算化使用的工具是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由电子计算机完成。(二)信息载体不同手工核算的所有信息都以纸张为载体,占用空间大,保管不易,查找困难。会计电算化除必要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均可用光盘、磁盘、磁带等材料作为信息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保管容易。(三)记账规则不同手工核算规定日记账、总账要用订本式账册,明细账可用订本式或活页式账册;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法或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用红线划销等。会计电算化打印输出的账页是折叠或卷带状的,与手工的账簿明显不同。会计电算化不可能完全采用手工系统改错的方法,比如电算化环境下不存在划线更正法。为了保证审计的追踪线索不致中断,会计电算化规定: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四)账务处理程序不同手工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四种,但是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与重复计算的根本弱点,伴之而来的是人员与环节的增多和差错的增多。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程序有两种方案。按目前的经济善与开发水平,可采取第一方案,即基本上按手工核算的方式进行移植,但过程却发生了变化,且允许同时采用多种核算形式。第二方案为理想化的全自动账务处理程序,即:会计凭证磁性化(或条形码),在规格化的会计凭证上用磁性墨水书写(或打上条形码),由阅读机识别后将数据输送到计算机;由用户定义数据存储形式和加工方法,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由用户宣言输出形式与结果,由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进行查询与打印。(五)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不同在手工系统下,会计部门一般分为若干会计工作,如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等岗位,进行专门的业务核算,设专人负责记账、编制报表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工作岗位的划分已经发生了,如设置了数据录入、审核、维护等岗位。(六)人员构成不同手工核算下的人员均是会计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七)内部控制方式不同在会计电算化中,原来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地被取消或改变。如原来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的控制方式,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代之以更加严密的输入控制;又如除保留了签字、盖章等控制外,还增设了权限控制、时序控制等。三、实现会计电算的意义(一)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实现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输入电子计算机,大师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等工作,都由电子计算机完成。这样不仅可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放出来,从加班加点中解放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二)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在很大程序上促进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易出错、易疏忽等问题,因此,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序不断提高,使会计工作的质量等到进一步的保证。(三)促进工作职能的转变,促进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采用电子计算机后,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财会人员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使财会人员有了脱产学习的机会,这必然使广大财会人员的素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开展而逐步提高。(四)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占企业管理信息的大部分,而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首先,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带动或回事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其次,行业、地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提高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五)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还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内容、方法、会计核算资料的保存,以及会计理论等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其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

311 评论(9)

tiankongch

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的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电算化会计建立了一套新的会计资料档案。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一个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档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连同各种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装订成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毁坏。老会计人员应该还记得每到月初报表出来以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装订凭证,虽然美其名曰:活动筋骨,但穿孔打眼,飞针走线,也够难为会计人员了。等到年底,三大检查团来检查工作时,会计人员还得在堆积如山的档案库中翻找凭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 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

第二,数据处理程序具有新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传统会计中,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帐簿组织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象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如帐帐核对、帐证核对、帐表核对。会计人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到了月底对帐时,为了几分钱的差额而必须翻遍所有的凭证、帐册。

第三,记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帐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从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帐库>中存放,记账后的凭证不再允许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库。而真正的帐册,只有在需要时临时从流水账库中把有关科目的经济业务分离出来,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

第四,会计信息的特点不尽相同。

相对于传统会计,电算化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特点。

29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