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5

红豆花花花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梦蝶朵丽卡

已采纳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备考即将进入关键时期,考生最好再6月30日前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经济法》的学习千万不要再滞后了,小编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备考技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中级会计《经济法》科目,更加注重与财务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体现在中级会计师考试题型上,无论是简答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等主观题,还是单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都不是单纯地机械化记忆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大家从了解立法的意图和原则的基本点出发,牢牢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因此,建议考生在学习时结合生活实例,熟悉和理解知识点,站在系统的高度,总结和整合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2)难学≠难考,易学≠易考

准备中级会计《经济法》科目,考生反映:《金融法制》和《企业收入》 税收法律制度”比较难学,“公司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很贴近实际。但是,得分率可能与应试者的感受完全相反。《金融法制》和《企业所得税法制》虽然入门难度较大,但试题也不太灵活。如果掌握了核心内容,评分率是可控的;而“企业法制”是无处不在的重点。如果你不小心错过或忘记个别内容,将被扣分;《合同法制》相关的试题比较灵活。获得高分也更加困难。

所以,考生不必害怕开头难的章节,请记住“上手难,得分容易”。不要在容易的章节中狂妄自大,请记住“水涨船高”,考题难。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关

209 评论(9)

sanmoyufeng

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要抓紧时间复习啦!下面梳理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知识

(一)不计提折旧的两种固定资产:

1、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固定资产——土地,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

1、确定租赁期满企业取得所有权,按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租赁期满固定资产归还出租方,按租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中较短者计提折旧。

(三)特殊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1、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为已经转入在建工程,不再属于固定资产);

2、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3、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之双倍余额递减法

(一)折旧期从年初开始

1、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

2、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已提折旧-残值)/2

(二)折旧期从年中开始(分段计提,折旧第二年要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的方法提满)

1、第一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月数/12

2、第二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上年剩余月数/12+(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上年全年折旧)*2/使用年限*本年剩余月数/12

3、以此类推

4、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会涉及3个年份,计算时考虑残值,变为直线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一)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二)举例说明: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1、折旧年限3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3/(1+2+3)=3/6,第二年为2/6,第三年为1/6.

2、折旧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5/15,第二年4/15,第三年3/15,第四年为2/15,第五年为1/15

注意:如果折旧期是从年中开始,也要分段计提,第二年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折旧率补足,再按当年折旧率计算当年余下月数的折旧。

182 评论(9)

wendyhuihui

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都难,经济法最简单。建议从简单的开始,先学经济法比较合适。中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会计师指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会计人员,在西方国家,会计师同律师、医师、工程师一样,都是自由职业者。在中国,会计师,又是会计干部的技术职称之一。

23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