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尚居装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反人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锅饭饭饭饭

已采纳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

会计反人性

259 评论(10)

越狱找食吃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哪些区别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的财务人士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因此当他们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时,必须注意并克服用财务会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本文总结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六大区别,希望能够帮助欲转型或已经转型为管理会计的财务人士转变思维方式,更有效地从事管理会计工作。

一、财务会计“向后看”,管理会计“向前看”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我们要么“向前看”,要么“向后看”。所谓“向前看”就是展望未来,而“向后看”则是总结过去。财务会计只处理已发生的会计信息,因而它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管理会计则是为了支持决策,而决策必定是面向未来的,“马后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管理会计是“向前看”的思维方式。以下的两点可以具体说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思维差别: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需要通过比较来获得某些结论。

财务会计是与过去作比较,比如将2014年的财务报表与2013和2012年度财务报表做比较,而管理会计则是先设定基于战略的目标或标准,然后再将实际结果与当初设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

(2)财务会计在报表中只考虑显性成本(也称为会计成本),不考虑隐性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而管理会计则既考虑显性成本,也考虑隐性成本。

“向前看”和“向后看”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本质区别,财务人员必须学会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否则很容易造成思维混乱,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财务会计提供综合性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细节性信息

由于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一定是直接成本),因此它能够高度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特性可以使管理会计展示单个产品、部门(甚至员工)或顾客的财务信息,并且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经营方案的财务结果(如本量利分析)。因此,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计划和控制,是内部管理者应该使用的`管理工具。

由于财务会计只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匹配所发生的收入与成本,因此它无法体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财务会计只适合展示整个公司的综合性财务信息。它的使用者是外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股票分析师,以及公司高层管理者。它对企业中、基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价值非常有限。

三、财务会计强调信息准确性,管理会计强调信息相关性

财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决策有用,而有用的财务信息必须符合两个质量条件:准确性和相关性。应该说只准确但很不相关,或者只有相关但很不准确的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其对决策的有用性。但是,企业管理者常常必须在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管理者追求信息更准确,则有可能损害信息的相关性;反之,如果企业管理者追求信息更相关,则有可能损害信息的准确性。例如,一个固定资产的历史价值更符合准确性的要求,但很可能已经不够相关了;而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则更符合相关性的要求,但很可能不够准确。

财务会计往往更加注重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也尽量保持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财务会计更多地要求采用历史信息,以确保准确性,只有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而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但也尽量保证合理的准确性。管理会计大量地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做对自然对决策更有意义。但管理者要认识到预测的财务数据或多或少是不准确的,自己应该不断提升预测能力,尽量保证信息的合理准确。

四、财务会计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必须符合逻辑

财务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者编制,而外部使用者一般不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在利益驱动下,企业管理者容易通过操纵财务会计报表,误导外部投资者。这样做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1929年发生的大股灾以及因此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惨痛的教训。因此,美国国会在1934年通过了《证券交易法》,设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会计准则。从此,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

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都是企业内部管理者,而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因此不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也不需要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强调的是符合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管理活动。以下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公认的会计准则要求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费用以及固定间接费用,这种会计方法称为“吸收成本法”。“吸收成本法”会导致一个会计期间内的营业收益同时受销售量与生产量的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销售价格和成本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销售量大的会计期间的营业收益反而会低于销售量小的会计期间的营业收益,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而且,这有可能导致管理者通过过度生产来操纵营业收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一种称为“变动成本法”的会计方法。“变动成本法”与“吸收成本法”的区别在于将固定间接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而不是产品成本,这样,某个会计期间的营业收益就仅受销售量的影响,而不受生产量的影响,从而避免了上述问题。但是“变动成本法”并不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企业不能用它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五、财务会计与凭证打交道,管理会计与经营打交道

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人员并不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只要有能够反映经营活动的凭证就可以工作。这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外包的原因。

因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服务的,所以不了解经营活动的人员一定无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六、财务会计不涉及“人性”问题,管理会计涉及“人性”问题

由于财务会计具有“向后看”的特征,仅靠凭证就可以完成相关工作,因此它并不适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财务会计的高度综合特征也使它无法用于衡量中层、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说,财务会计是一种基本上“对事不对人”的财务工具,不需考虑对人的激励问题。

管理会计的工作涉及为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设定目标和标准,并考核他们的工作绩效,这自然要涉及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基层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各部门之间必须有充分的沟通,以协调大家的努力方向,促进目标一致。

(2)设定的目标和标准要切合实际,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否则不利于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

(3)让员工参与决策工作,这样既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信息,提高决策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实现目标。

261 评论(14)

大宝想小宝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全国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10万,较2016年同比增长28%!但从每年的考试结果来看,最终能通过考试拿到证书的人不足三分之一,竞争之大可窥一斑。一样的备考机会,为什么有的人备考失利,有的人却逆袭成为黑马?一次通过中级职称三科,必然不是靠运气,也不是偶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从备考失利考生身上我们能学到更多。今年参加考生是考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开始一场本就注定失败的博弈。今天与大家分享中级会计职称失败的5大原因,大家引以为戒。设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中级会计职称是你大学毕业之后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备考的任务目标过高或者不切实际,比方说平时只能一天看两节内容,你非要一天学完一章,要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便你真的能看完一章知识,也不代表你就能把知识记住。要学好基础知识,拼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基础功底、学习方法、毅力、智商、再加点运气。只凭一腔热血就往前冲的那是烈士。我们每天的备考目标可以定高一些,但是一定要有充足的备考时间加上持续的努力付出,很多考生实际上一开始就预留着再考一次了,因为知道一次考上实在太难!另外,二战就一定能通过考试吗?事实上,二战考生的通过率也不是特别高,而且背负的压力更多,有时候选择正确才是成功的开始。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自制力太差的人什么都做不好,当然也包括中级会计职称。而我们大部分的中级职称学生没有通过考试的原因真的不是别的,就是因为自制力太差!学习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只有克服“懒惰”,才能取得好成绩。这已经被千千万万的考生无数次的证明过了。如果你的自制力实在不行,就跟着强化阶段老师的节奏来,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者高顿部落的考友,总会有方法帮你解决困境。基础太差太差太差中级的三个科目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如果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在备考时也不用心,后面的备考肯定会比较吃力,尤其是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比,中级多了一门《财务管理》,再加上财务管理算是三科里面最难的一科,所以更需要时间去打好基础。财务管理基础特别差的考生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高估自己的自学能力本身基础就比较差,还自以为自学能力不错,但是实际上,别人一听就懂的东西,到你这里摸索好几遍都无法理解,这就是自学能力太差。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心理?所以,既然基础不要就要逞强,老老实实花时间学习,要么就多听听老师怎么讲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得当会学习、会总结的中级职称学生总是少数,大部分考生做了那么久的学生,学习方法烂的一塌糊涂。虽说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在自己学习效率、效果上不去的时候多思考下自己的方法,和其他考生多交流交流。中级职称考生不能任性的对待备考,距离考试还有两个多月,强化阶段也是整个备考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上班族考生每天也要保证3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除此之外,一些零散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备考。

34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