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野小兔纸
20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三大会计学派有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描述会计学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归纳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规范会计学盛行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规范性学派在麦克尼尔(K.MacNeal,1939)的《会计的真实性》、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会计的基本假设》(即后来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ARS1)、斯普罗斯与莫立茨的《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即后来的ARS3)和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的《论会计基本理论》等一大批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在理论界与描述会计学派分庭抗衡。但由于当时逻辑实证主义在会计界的统治地位,加上演绎法“假设原则”逻辑思路自身论证的难以严密,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现值计量理论与方法)的落后,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承认其“对会计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的同时,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到了20世纪70到80年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了许多新生的交易手段的产生使原先的理论基础不能支持而被淘汰。这时从会计学科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指导实务的规范会计学派被会计界所推崇。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将会计。规范会计学派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对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形成规范会计理论的框架:假设---原则---程序----技术检测手段。其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这一时期,资产转而取代了收益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证会计学派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观和方法论前后不一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随着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这对信息观和中途转向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甚至威胁着会计的地位。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实证会计,不仅包括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会计,而且包括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为研究对象的狭义实证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属于经验会计理论,而以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三大著名假设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证伪主义思想的运用,更接近于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而不是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其内容包括:(1)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受何影响;(2)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和战术选择及其对管理人员!投资者等的影响;(3)选择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和对企业。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4)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5)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就愛翻毛腔
卢卡·帕乔利
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又译:帕西奥里),近代会计之父。
他所著的《数学大全》,有一部分篇章是介绍复式簿记的,正是这一部分篇章,成为了最早出版的论述15世纪复式簿记发展的总结性文献,集中反映了到15世纪末期为止威尼斯的先进簿记方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西式簿记的传播和发展。
扩展资料:
成就
迄今为止,现代会计离不开复式簿记,而复式簿记则离不开卢卡·帕乔利。其1494年11月10日发表的名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称《数学大全》)的第三卷第九部第十一篇题为《计算与记录要论》是世界会计理论研究之起点,也是近代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关于复式簿记的36章论述中,帕乔利使账簿组织与记账程序规范化与系统化,构建了簿记信息系统的基础,使优化簿记信息的取得成为可能;在他确定的账簿组织系统中,分录账在备忘性记录与分类记录之间起着转换作用。
从这一点出发,帕乔利进一步从理论上明确了分录账在确定“借主”与“贷主”记账地位中的重要性,并把以往人格化的“借主”与“货主”抽象为使簿记记录得以规范化的记账标号,这是会计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记账规则的建立是会计事项处理达到规范化的前提条件。
论著从经济事项性质的明确与对应账项处理规律方面描述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借贷复式记录处理规则,并从形式上明确了“两侧型账户”在借贷账项左右对照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卡·帕乔利
Jasmine2001
会计学原理|概统|俱乐部管理|俱乐部作业要求x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会计学原理 概统 俱乐部管理 俱乐部作业要求.docx 经典案例(修改).doc (7)HR management.pptx (6)高尔夫运营和球场维护.ppt
(5)F&B Management.ppt (4)俱乐部活动.ppt
(3)会员忠诚与会籍管理.ppt
(2)Strategic Planning -Part 2(ok).ppt
(1)俱乐部前沿—重新认识俱乐部.ppt wildfiregolfclub.pdf Strategic Planning -Part 1(0k).ppt MSU Club.ppt
大灵灵小乖乖
作者:(加)斯科特 著,陈汉文 等译ISBN:10位[7111173228] 13位[9787111173229]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1定价:¥41.00 元内容提要以信息经济学的框架解释会计在现实世界中所碰到的基本矛盾,即协调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在结合西方会计理论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材现实中的跨国企业报告、著名公司运作案例、各种传媒的报道,来阐述财务会计如何发挥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呈现了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证”方法的独特魅力。此外,正文和每章后的大量习题展示了北美的社会经济环境。本书适合在会计、金融领域学习研究的中、高层师生及从业人员。对于以会计学为专业及准备投身于财务会计的研究的读者而言,这种“导游图”式的架构所能提供的帮助是尽快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那些希望从财务会计的视角来充分领略经济学魅力的读者,本书在展现现代经济学中涌现的纷繁复杂的数理模型的同时,还提供了逻辑一致、现实鲜活的运用实例。图书目录译者序译者简介前言第1章 绪论1.1 本书的目的1.2 历史观1.3 信息的复杂性1.4 会计研究的意义1.5 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性1.6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1.7 管制:对基本问题的回应1.8 本书的结构1.9 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关性第2章 理想环境下的会计2.1 概述2.2 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2.3 不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2.4 储备确认会计2.5 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订2.6 真实净利润的不存在性2.7 结论第3章 财务报告的决策有有性3.1 概述3.2 决策有用观3.3 单人决策理论3.4 理性的、规避风险的投资者3.5 分散组合的原则3.6 最优投资决策3.7 组合风险3.8 会计职业界对策有用观的反应3.9 决策有用性的结论第4章 有效证券市场第5章 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第6章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第7章 讲师观的应用第8章 经济后果和实证会计理论第9章 冲突的分析第10章 管理人员薪酬第11章 盈余管理第12章 准则规定:经济问题第13章 准则制定:政治问题参考文献译者序在我国会计学术界,许多人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是逻辑实证主义。我们认为,从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既有理论成果来看,显然非众人所云。“罗切斯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瓦茨和齐默尔曼指出:“在经济学中,科学上所采用的理论概念传统上被称为实证理论,据以与限定性或规范性论据相区分。这个由弗里德曼加以普及的名词经常导致实证理论概念(科学上使用的概念)与另一概念,即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相混淆。”’而在弗里德曼的经典论文《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中,证伪主义思想昭然若揭。由此可见,实证会计研究基本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不是逻辑实证主义,而是证伪主义。人们之所以将逻辑实证主义视为..
zhusun1989
会计学原理》是2013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晓芳。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三大部分进行论述。
ABCDG,43668
杨纪琬、娄尔行、葛家澍、余绪缨。
1、杨纪琬
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 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
1935年,杨纪琬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1939 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
1949年调入财政部会计司工作,曾任会计司司长等职务。从1980年起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会计法》,并于八十年代初与阎达五教授一道提出并完善了会计管理论。会计管理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八十年代会计工作转轨变型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代表作品为《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杨纪琬在任其间,建议及推动恢复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所以是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2、娄尔行
著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名誉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娄尔行教授。中国大陆第一批四个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 (另三人为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
生于1915年7月15日,祖籍浙江绍兴,因病于2000年5月28日。上午9时10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1937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同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 年毕业,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 学成回国后,他立志报效祖国。
1939 年至1949年先后在国立上海商学院、私立光华大学,国立临时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50年起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后改为上海财经大学)任教授,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主任、名誉系主任。
娄尔行教授是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家之一, 是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为排动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很高声誉。
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及顾问、中国成本研究会顾问、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还受聘担任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顾问。
3、葛家澍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45 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任教。
1956 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 年晋升为教授。在校内历任经济系副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50年来,他致力于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在海外亦有重要影响。
他先后受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委托,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会计基础知识》(1982 年改名为《会计学基穿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学导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会计学》等。
发表的专著有《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由他主笔)、《通货膨胀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他的个人论文集《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等8部。
建国以来他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100篇以上。由于他的学术成就,从1981年起,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经济学)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前后共十年。他是我国1981年第一批授予的会计学博士生导师。
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系整个经济学方向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第一位审计方向的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由他指导的来自台湾的博士生在1996年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
此外,他还是我国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联系人,指导了第一位进站做会计、审计研究工作的博士后。
4、余绪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余先生,1922 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0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多国选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
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
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