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2

百变粉豹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理会计电算化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yQueen小乖

已采纳

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港口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本企业实行和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它能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止操作人员犯下常识性错误,也可及时对违反会计电算化规定的人员和事例进行必要的处罚和处理。因此,港口企业应按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本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本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和总结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与时俱进,不断紧跟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使之紧贴和适应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客观现实,让会计电算化始终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大目标指引下健康发展。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管理。 在配备合适的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应慎重选择适用的财务会计软件,我们应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性能、质量、价格、服务,选用那些安全可靠、容易操作且经过财政部批准的财务会计软件,必要时可以聘请专门的财务软件公司前来根据本港口生产经营实际、会计核算科目实际设计特制的财务会计软件。另外,选用财务会计软件时还要考虑到其日后的升级、更新、换代的功能。如果有分支机构,港口企业的总部与下属分支机构最好选用同一品牌和型号的财务会计软件,以保持总部与其分支机构之间财务会计软件的兼容和联网,保持会计资料格式的一致性,也能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港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便性、规范性,有利于体现本港口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三、提升会计电算化的人员素质人员的管理是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港口企业首先要选聘思想好、素质高、业务强的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接受业务培训并取得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要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分工,明确各自责权,既分工又协作,既联系又独立,形成相互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港口企业应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同时,本企业要定期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防止会计电算化人员故意犯错误和无意犯错误,也防止操作人员的突然离职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努力降低实行会计电算化而为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四、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管理是对电算化过程中的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完整、及时、顺利。要求所有数据输入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要将经授权和已批准的数据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要采取核对、牵制等手段进行校验,要通过计算机编辑检验来自动检查数据的正确完整,要防止输入出现遗漏、重复、分类错误和编码错误,要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私自进行数据的输入。要对计算机在计算、排序、加计、记帐、合并以及文件更新的加工处理过程进行控制。对计算机打印的纸质会计资料或传递发出电子会计资料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时性要行控制,建立专人负责制等形式保证文件资料安全及时地传送到管理层手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保持电算化系统运行及数据的安全,对发生的业务数据要进行双重备份,防止备份磁盘的破坏和丢失,在选用存储介质时最好刻录光盘而少用软盘,要尽量避免利用会计电算化机进行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要防止网络电脑病毒的侵入,最好避免上网。同时妥善保管会计凭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有效。五、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成本管理不断降低会计电算化成本、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投入效益是港口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首先应控制电算化硬件设施的采购成本,其次要重视会计电算化运行的室内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环境因素,尽量避免计算机的提前报废,努力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再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要谨慎操作、小心呵护、定期保养,减少计算机的维修费用。最后,计算机的磁盘、打印纸、墨盒等耗用品应实行顶点供应、批量采购的制度,会计帐簿坚持年末一次性打印输出的原则,不断降低计算机的耗材费用。

管理会计电算化

278 评论(15)

愛戀寶寶

正确答案:ABCD【解析】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包括: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加强会计软件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和领导,引导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来源于高顿题库,相信品牌的力量!)

175 评论(14)

大飞猪猪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特点分别如下: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特点: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特点: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特点:发展阶段商品化会计核算市场从幼年已走向成熟,有数十个商品化会计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数百个商品化会计通过了省、市财政部门评审4、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发展阶段。特点: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9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