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毛小子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算公式①直接出售的存货:(产成品、半成品、原资料等)可变现净值=自身的售价-自身的销售税费②需要经过加工的资料存货可变现净值=最终产品的售价-最终产品的销售税费-加工花费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花费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进当期损益。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更多相关知识点,能了解查看: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啥呢存货可变现净值是啥呢知识点的详细解读,考试重难点分析尽在环球快问会计在线初级会计实务栏目。关注环球网校快问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等于啥呢
a宝贝洁洁
2013年12月31日,大洋公司有关存货具体情况如下:(1)A产品100件,每件成本为5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500万元,其中40件已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每件5.5万元,其余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2013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5.1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0.25万元。(2)B配件50套,每套成本为4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200万元。B配件是为专门组装A产品而购进的。50套B配件可以组装成50件A产品。B配件2013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套4.5万元。将B配件组装成A产品,预计每件还需发生加工成本1万元。2013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万元(均为对A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13年对外销售A产品转销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要求:(1)计算2013年12月31日大洋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2)编制大洋公司2013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答案】(1)A产品:①有销售合同部分:A产品可变现净值=40×(5.5-0.25)=210(万元),成本=40×5=200(万元),这部分存货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②超过合同数量部分:A产品可变现净值=60×(5.1-0.25)=291(万元),成本=60×5=300(万元),这部分存货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万元(300-291)B配件:因为用B配件生产的A产品发生了减值,所以B配件应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B配件的可变现净值=50×(5.1-0.25-1)=192.5(万元),成本=50×4=200(万元),B配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92.5=7.5(万元)因此,2013年12月31日大洋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9-(15-10)]+7.5=11.5(万元)。(2)借:资产减值损失11.5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4——B配件7.5问题也就是答案当中 B配件的可变现净值=50×(5.1-0.25-1)=192.5(万元)
无形风9596
可变现净值(NRV)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因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望采纳
会飞的小马123
一、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二、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三、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按照准则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因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是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等。对于这一类存货分为两种情况。即有合同约定(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但是,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没有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约定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或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二是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存货,如原材料等。在会计期末运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材料存货进行计量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用途: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应将其与所生产的产成品的期末价值减损情况联系起来;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则只需要将材料的成本与根据材料本身的估计售价确定的变现净值相比即可。具体来说,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按以下原则处理:(1)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四、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3、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这样可以么?
Pocky小豆丁
你的答案错的;因为:第一:借:存货跌价准备50贷:主营业务成本50这里你把存货跌价准备误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了。其实这里的存货跌价准备是资产类,只是与一般的资产类科目不一样。存货跌价准备其本质内容相当于"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这个科目并没有,只是我想让你好理解存货跌价准备的含义,就是说由于存货存在减值跌价而引起的存货资产减少(资产减少,由于是跌价照成的,因此计入存货--跌价准备的贷方)。因此这个存货跌价准备的发生额都在贷方产生,处置时借方结转;(就是发生减值时才会出现引起存货的资产损失,因此是计入存货跌价准备的贷方。在资产处置时,由于存货不存在的,那么存货跌价准备要从借方转销至成本中去。)列如:本例中库存a产品的成本为8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7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是不是库存a由于减值50万元,导致了库存a的账面价值只有值750万了?则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50贷:存货-跌价准备50(由于跌价导致了存货这类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了50万元,因此计入存货贷方,二级科目是什么呢?就是什么照成的?是跌价造成的。so计入“存货--跌价准备”)现在的科目“存货跌价准备”就是替换上面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第二:借:存货跌价准备50贷:主营业务成本50对利润表的影响为0.这是明显的错误;上面已经讲了,存货跌价准备是资产类科目(不是资产减值损失),因此存货跌价准备是不影响利润的,你可以去利润表上找找有没有这个项目?你肯定找不到。最后:其实你在出售时的经济活动本质就是:你把价值750万元的东西,卖了820万元,出售时对当期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就是70万元。存货发生减值的时候,在这个时间点上你的利润表的影响就是50万元,是资产减值损失这个科目导致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最终影响利润。总的对利润的影响为正20万元=70(出售时对利润的影响)+(-50)资产发生减值时点对利润的影响。其他资产的减值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道理都类似的。觉得同意的,大家伙可以点赞同和评价说明,觉得不对的也可以评论指出!!
dreamjennie
分两种情况 (一)、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二)、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平凡yifen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扩展资料: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可变现净值不可以随意计算,以避免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2)持有存货的目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继续生产,一个是直接对外出售。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考虑该因素,亦即不能只根据当前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还需要考虑日后期间的情况。比如2009年12月31日,对一批库存商品计算可变现净值。
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分析,可变现净值可能较高,但已经有确凿证据表明日后期间由于国家新政策的出台,产品售价将大幅度降低,发生减值迹象。
2、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例如,企业持有一批商品,无销售合同,市场价格100万元。
进一步销售中会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8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100-8=92(万元)。若账面成本为95万元,则计提3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无销售合同。
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重点)。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况下,材料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即使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材料成本,也不用计提准备。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重点)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如果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的数量的。
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变现净值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