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ning2008
一分摊是指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依据合理的期限在支付后进行分摊;如:年初1月付办公室本年房租12000元,如果全部计入1月成本不合理,应该将此房租分摊到本年的1-12月中,即每月计1000元房租;二计提是对未实际未支付的成本费用,依据合理期限在支付前计提;如:公司有一笔贷款100万元,年利息是12万元,按季度支付利息,如1季度(1-3月)需付4万元,如果按实付支付在3月则不太合理,应该每月都计提利息1.33万元,这样就合理了。
林小贱灬
让我来说 通俗点都不会说吗 ?一个个说那么官方? 说白了就是 开发了一个无形资产项目 花了12w 然后销售租借给别人一年时间 那一个月划下来相当于1w 。就相当于一个月花了1w来计 。这就是一个月摊销
罂粟女孩
从会计原理上可能更好地理解。会计有几个基本假设,也是会计工作的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和计提、分摊有关的最主要的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一、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预期将来企业会不断的经营下去。最早出现会计的时期,是大航海时代。股东们出钱买船,雇佣船长和船员出海抢购财富,船回来后连船带货一块卖掉,这样是不是持续经营,而是一锤子买卖,也就用不着分期,更提不上进行计提和分摊了二、会计分期由于持续经营的存在,业主股东需要知道某一期间自己是赚钱还是赔钱了,因此,需要截止个日来算算账,盈亏情况,所以把不停止的业务人为的视同暂停,在会计上出现了会计的分期。三、计提和分摊有了会计分期,就是知道哪些收入和费用归属哪个期间,是2020年的,还是2021年的,还是2030年的?在这个前提下,有些费用是先支付的,比如房租,一次支付3年的,需要象排坐分果果一样,分给3个会计年度,按月记账的,还要再分给3年中的每一个月,这就是分摊,类似的操作还有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在这个前提下,有些费用还没有支付,需要提前准备出来将来付出去。比如银行的利息(财务费用),一年一支付,会计是一个月一个月计算利润的,因此需要把这些费用分给不同的月、年等期间。这就是计提。所以在会计上的计提和分摊,是相同的概念,就是把相应的收入、费用计入不同的期间、成本对象,产生了这些名词。如果非要分开,先发生支付的,再分配的时候,叫作分摊;先分配后进行支付的叫作计提。而其他的用到计提的地方,比如会计说计提折旧,意思是说这个并没有支出的行为,而是需要会计上的操作,只是文字表达的不是那么准确而已。
小怡子乖乖
通俗易懂的讲,分摊就是把一次性发生的较大额费用或成本 分摊到某一个会计科目上,分摊方法有很多,这里就不讲分摊方法。 所谓计提是提前计算当期应计入而没有实际支出的费用,比如工资,单位核算工资时候是这样的,当月算好当月职工工资,但是支付工资是次月支付,会计把当月工资计入费用或成本,这个过程就叫计提。 举例说明:某公司支付房租120000,该房用于一半用办公室,一半用生产产品,那么这笔支出分摊到两个领域,就是办公和生产。 以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燕然铭石
摊销说通俗一点就是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能一次性进入当月的费用里面去,需要平均分摊到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常见的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它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为公司业务和收入做出贡献,所以其购置成本也要分摊到各年才合理。摊销在会计理论中实际上是一个虚构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资本支出对未来的影响。原因是,在设备的使用寿命中,每年都有大量的资本支出平均分配。平等分享后,购买年度的费用不会急剧增加,利润不会急剧减少,使企业的利润表更加平滑。会计上的“摊销”是指按照其他经营性资产的使用寿命,将购买成本分摊到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上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以减少当期利润,但不影响经营现金流量。1.摊销期一般不超过10年。与折旧一样,您可以选择直线法和加速法来摊销无形资产。就金额而言,一般来说,摊销费用远小于折旧费用,即大多数公司的固定资产远大于无形资产。因此,摊销和折旧通常一起披露,没有区别。2.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以减少当期利润,但不影响经营现金流量。3.一般摊销资产,如大型软件、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用,对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有长期贡献,因此其购置成本也应分摊至每年。摊销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应根据其价值和使用寿命自行选择摊销方法。摊销方法一般包括一次性摊销法和使用寿命摊销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次摊销法: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一次性转为生产费用或相关费用。本方法适用于单位价值低或使用寿命短、易损坏、易破碎、一次领用量少的低值易耗品。分期摊销: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先将其全部价值记入“递延费用”或“长期递延费用”科目,再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分期摊销至相关成本费用科目。报废时,以摊余价值与剩余材料价值的差额作为报废低值易耗品的当期摊销金额,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按剩余材料价值借记“材料”等科目,并记入“递延费用”或“长期递延费用”账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