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7

哼哼家的猫猫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余额调节表会计出纳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贝贝781213

已采纳

该问题涉及的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工作岗位,只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注:出纳工作也是属于会计工作岗位)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会对“出纳岗位工作”做如下规定: 根据审核无误的手续,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和转帐结算业务; 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及时根据银行存款对收单,在月末作出相应调整(补记或更正),做到与银行对帐单相符。 综上所述:关于“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的问题,并不是设置岗位的问题;应该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出发,“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该业务”可以由“出纳人员”编制,但并不等于和其他相关会计人员没有联系,相关会计人员还要进行复核,可按“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执行。

余额调节表会计出纳

167 评论(9)

楼兰陶瓷

根据单位会计内部牵制制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由出纳以外的会计人员来编制。一般情况下,它的编制是在月末结账完成后,经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平衡时才进行.但是实际上.作为出纳必须对本月发生的已记入银行日记账的收支逐笔核对.如果发现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必要时需去银行直接核实.因为银行有时会将单位的回单遗失或错递.此时就需银行补开证明等.以保证单位银行存款余额的准确.

251 评论(11)

大庆张总

1、银行余额调节表应该由会计做。

2、出纳只需要根据自己经手的业务准确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3、月末由会计核对银行对账单与实际业务的差异,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4、坚决执行内部牵制原则,还要起到会计的稽核作用,毕竟是与钱直接相关的。所以银行余额调节表应该由会计做。

扩展资料;

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账项-企业已付而银行未付账项=企业账面银行存款余额+银行已收而企业未收账项-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账项账 通过核对调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的双方余额相等,一般可以说明双方记帐没有差错。

如果经调节仍不相等,要么是未达账项未全部查出,要么是一方或双方记账出现差错,需要进一步采用对账方法查明原因,加以更正。

调节相等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当日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对于银行已经划账,而企业尚未入帐的未达账项,要待银行结算凭证到达后,才能据以入账,不能以“银行存款调节表”作为记账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95 评论(8)

崽崽龙08

正常情况下都是由出纳做,每月月初出纳到银行回单柜打印出对账单,然后和手工帐对账,做好银企余额调节表,对好后,和对账单钉在一起交由会计留底。

186 评论(14)

2俊不在服务区

你好,一点通网校回答你的问题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目的是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与银行记我企业的银行存款数是否一致,也就是核对双方是否存在记错账的可能,当然是出纳编制。

282 评论(8)

痴货哟i

为了自动检查他人的工作并实施遏制系统,银行余额对帐表必须由会计准备,而不是出纳。银行余额对帐表一般保存为银行存款账户的附件数据。 主要用于查明公司银行账户余额与实际银行余额存在差异的原因。 调整后的余额是公司对帐日可用的实际银行存款金额。一般只有在银行对账单余额与企业账面余额存在差异时才编制银行余额对账表。 银行存款余额对账表是在银行对账单余额和企业账面余额的基础上,调整双方余额,加上收到对方款项和本公司未清款项,再减去本公司余额的一种对账方法。 另一方的付费项目和公司的未付费项目。银行余额对帐表一般保存为银行存款账户的附件数据。 主要用于查明公司银行账户余额与实际银行余额存在差异的原因。 调整后的余额是公司对帐日可用的实际银行存款金额。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收到但银行未收到-企业支付但银行未支付=企业账簿银行存款余额+银行收到但企业未收到-银行支付但企业未支付。帐户通过检查进行调整。 《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中双方的余额相等,一般说明双方的记账没有错误。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当日实际可用银行存款金额。银行已划转但企业未入账的未清项目,只能在银行结算凭证到账后入账。 《银行存款对帐表》不能作为记账依据。拓展资料:如果发现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必要时需要到银行直接核实,因为银行有时会丢失或误发单位收据。这时,银行需要出具证明,以保证单位银行存款余额的准确性。《银行存款余额对账表》的编制主要用于检查双方记账的准确性,掌握企业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因此,不能作为变更账面金额的依据。收到结算凭证后,经会计处理后更改账面金额。通过核对,双方在《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中的余额相等,一般说明双方的记账没有错误。如果调整后仍不均,或未查清未清项目,或一方或双方记账有误,则需进一步

30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