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9

雅轩0310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背后的税务风险分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这点小事

已采纳

1、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权利人却写成股东,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2、 帐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3、 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在一起不能划分清楚;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4、 外资企业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应付福利费,且年末帐面保留余额;5、 未成立工会组织的,仍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支出时也未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专用单据;6、 不按《计税标准》规定的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又未做纳税调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纳税年度补提折旧(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成本费用不得跨期列支);7、 生产性企业在计算成品成本、生产成本时,记帐凭证后未附料、工、费耗用清单,无计算依据;8、 计算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时,未附销售成本计算表;9、 在以现金方式支付员工工资时,无员工签领确认的工资单,工资单与用工合同、社保清单三者均不能有效衔接;10、 开办费用在取得收入的当年全额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未做纳税调整;11、 未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没有依据的随意计提期间费用;或在年末预提无合理依据的费用;12、 商业保险计入当期费用,未做纳税调整;13、 生产性企业原材料暂估入库,把相关的进项税额也暂估在内,若该批材料当年耗用,对当年的销售成本造成影响;14、 员工以发票定额报销,或采用过期票、连号票或税法限额(如餐票等)报销的发票。造成这些费用不能税前列支;15、 应付款项挂帐多年,如超过三年未偿还应纳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但企业未做纳税调整;上述4-15项均涉及企业所得税未按《企业所得税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计征,在税务稽查时会带来补税、罚税加收滞纳金的风险。16、 增值税的核算不规范,未按规定的产品分项分栏目记帐,造成增值税核算混乱,给税务检查时核实应纳税款带来麻烦;17、 运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发出的存货,引起缴纳增值税时间上的混乱,按照增值税条例规定,商品(产品)发出后,即负有纳税义务(不论是否开具发票);18、 研发部领用原材料、非正常损耗原材料,原材料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并没有做转出处理;19、 销售废料,没有计提并缴纳增值税; 20、 对外捐赠原材料、产成品没有分解为按公允价值对外销售及对外捐赠两项业务处理。上述16-20项均涉及企业增值税未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计提销项税、进行进项税转出及有关增值税的其他核算,在税务稽查时会带来补税、罚款及加收滞纳金的风险。21、 公司组织员工旅游,直接作为公司费用支出,未合并入工资总额计提并 缴纳个人所得税。22、 很多公司财务人员忽视了印花税的申报(如资本印花税、运输、租赁、购销合同的印花税等),印花税的征管特点是轻税重罚。23、 很多公司财务人员忽视了房产税的申报,关联方提供办公场地、生产场地给企业使用,未按规定申报房产税,在税务稽查时会带来补税、罚款及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会计背后的税务风险分析

298 评论(14)

推三轮去拉萨

编制会计分录是企业进行账务核算的第一步,它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内容及相关账户的增减变动情况。编制会计分录时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符合借贷平衡的原则,依据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原始单据准确核算。编制会计分录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编制错误或者不正常的会计分录,如会计分录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违背经济业务实质,缺乏原始凭证支撑等等;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就容易因为发现账务数据错误而做一些不恰当、没有依据的账务调整,其实这些不正常的分录、无依据的调整都容易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和麻烦。

335 评论(13)

热心网友小王

一、不做错会计分录二、及时调整问题错误会计分录

22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