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8

可爱谈心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改革问题及答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习习谷风

已采纳

1,如果没有要求,应该不用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提完减值后,它的可变现值就少了,(你可以当他原值少了,不够提那么多的折旧了)用入帐时的价值减已提折旧减减值损失,然后再除以它剩余年限就可以了.2,和一题一样,只是折旧方式变了3,对,应该将进项税转出4,销售产品时确认收入,同时转成本,领用时,转成本,但税要按销售价*17%计算

初级会计改革问题及答案

182 评论(12)

啵嘶小王子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后,在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话 还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吗?为什么。(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不都是固定不变的吗?平均年限法为什么也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那样的话折旧额不就不一样了吗。)答案:如果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了,就说明在预计的以后年份里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的流入就只有减值以后的金额,那么就一定要按照新的价值和新的使用寿命来计提折旧及摊销了。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或年数总和法提折旧,如果提过减值准备后,在提折旧的话 应该怎么计算? 提减值准备后 年限就变了。我一直迷糊这个问题。。答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设备,原价550万,使用5年,有50残值,采用年数总和法,一年以后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是200,预计只能使用2年,残值不变50那么1年以后的账面价值是550-(550-50)/15*5=550-167=383但是可收回金额200计提减值准备383-200=183按照新的使用寿命2年,计提的折旧额(200-50)/3*2=100此时的账面价值383-183-100=1003.书上有一题:6.30日因自然灾害毁损材料50千克,材料购入支付增值税为2.38万。经保险公司核定赔偿10万,款项未收到,其余损失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前边算出来的加权平均单位是0.28万/kg)答案:分录是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28+2.38=14+2.38=16.38 贷:存货 14 应缴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38借:营业外支出 6.38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1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28+2.38=14+2.38=16.38书上答案是: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4 贷:原材料14(0.28*50) 这一步分录我感觉有问题,后边还应该加个 贷:应交税费——增(进项税额转出)2.38。大家认为呢?4.为什么发放产品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而领用自产产品却不用确认收入?请问发放产品和领用产品什么情况下要确认收入。什么情况下 不确认,直接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销项税)。答案:按照规定自己生产的产品的话,只有离开企业菜肴确认收入,所以自己领用不用确认收入,但是需要结转增值税金但是如果是发给员工了,那就需要按照收入来确认,同事结转成本5.一般发放产品的时候 都要先确认成本费用。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为什么书上这题: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领用自产产品一批,产品账面价值150,市场价格200 适用的消费税税率10%。 答案是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4 贷:库存商品150 应交税费——增值(销)34 消费税20 ??? 不用先做一笔:借:管理费用 204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4 了吗??答案:你的这个分录是对的,只是书本上的分录是说领用的时候的分录,而你的是在说明结转到哪个分录,如果说按照完整性来看的话,你的分录加上书上的是正确的。6.为什么职工食堂领用原材料,不用确认收入 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答:职工食堂领用原材料,东西没有出去,说以还是不需要结转成本,但是需要结转增值税,如果说这个原材料捐赠了,那么就需要结转收入。7.可供分配利润中的 其他转入 具体包括什么?包括盈余公积补亏?借:其他转入?具体是什么问题?8.税后利润补亏 需要做分录吗? 实现利润分录是: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吗?借:不需要做分录,利润不亏是说的是在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可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9.出售原材料损失,影响什么? 是不是 主营业务成本大于收入就是出售损失?答案:出售原材料应该计入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对,成本大于收入就是损失。10.销售商品:售价100,税17,成本65。已于去年预收60,其余款项尚未结清。为什么分录是: 借:预收账款 117,而不是 借:预收账款60 应收账款57。 是不是都一样? 编资产负债表 数字也是一样的??答案:是这样的,在做分录的时候,如果刚开始核算的时候用的是“预收账款”,那么就需要把所有的相关分录都通过“预收货款”来核算,不能说一会用这个,一会用那个。实际工作你可以用“应收”,但是考试“预收账款”。11.跟上边一题有点相似了,自然灾害毁损材料,实际成本100万,进项税额17万,该材料未提减值准备,尚未批准。 为什么分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00 贷:原材料100 而不用把进项税做 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答案:我的记忆里面也是觉得应该是做一个分路把应缴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不太清楚了。12.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不一样吧? 存货跌价准备 最多全部金额转回,而坏账准备 可以一直冲,更可以有负数。【我表达不出来 = =。】借:因为应收账款的坏账时在月底可以补提的。所以坏账准备可以有贷方余额。13.有一个分录,借 应付账款 30 贷 营业外收入 30 如果应付账款有年初余额100。 那么编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这个分录中的 30 是抵消 ,记应付账款700? 还是直接记 预付账款 30 呢? 借:应付账款的余额是100-30=7014.税前会计利润 仅仅是单指“利润总额”吗? 不包括“营业利润”吧。借:你看一下利润表的结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附加-三项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200 评论(13)

飘渺于浮尘中

一般较小,初级会计之所以会变革,更多的是因为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仍处于完善阶段,当法律条款出现变化、特别是税法、经济类法律条款出现变化时,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及时注意并更新知识,在此背景下,初级会计--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入门指导,必须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内容,当相关法律制度变更时,初级会计也必须变更,变更幅度与法律条款变更量有关,一般都较小。

144 评论(11)

哈笑折腰

1、有部分服务收入是允许差额缴纳营业税的,如承包工程100万,分包出去50万,纳税人按100-50万纳税,现在营改增,一部分地区先开始试点,因此当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如工程100万),分包给非试点地区的分包商50万,他应该是按照增值额缴纳增值税,但非试点地区的分包商是开不出增票的,所以没有进项税能抵扣,因此增加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性质和进项税一样,只是不能取得增票而已2 A (一般纳税人)运输收入100万(含税),付给B联企业(非试点地区营业税纳税人)60万。A 企业分录 Dr 银行 1000000 Cr 收入900901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99099. Dr主营业务成本 54054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59459 Cr银行存款 600000如果企业月底一次处理的,平时把增值税计入主营业务成本里面了,所以月底一次性调整出来平时是:借:主营业务成本贷:银行存款3 第三句或和第一句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主体是小规模纳税人,所以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这一科目改成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化处理

130 评论(13)

凯利的心窝

正常增值税企业销项—进项 是你应缴税额 , 然后现在出现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是因为受托方与委托方 有一个是交营业税 一个交增值税,在试点区的那个就交增值税但是他开给 非试点区 人家也不能抵扣,所以规定可以把这一部分扣除,你搞复杂了

211 评论(12)

fishmoon00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项目中,能够同时引起资产和利润减少的是( C )。A、以银行存款支付费用 B、以银行存款偿还借款C、向投资者支付利润 D、购进材料未付款2、下列各项中,属于“收益确定”的是( D )。A、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B、发出存货的计价C、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D、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3、下列各项中,作为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理论依据的是( A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B、经济业务的内容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恒等式 D、经济业务的类型4、下列各项中,属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时应借记的账户是( B )。 A、营业成本 B、生产成本 C、库存商品 D、营业收入5、下列账户中,不属于债务结算账户的是(D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6、下列各项中,属于“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的原始凭证是( B )。A、转账支票存根 B、现金支票存根 C、进账单 D、汇款单7、下列各项中,主要为编报会计报表提供依据的是( C )。A、原始凭证 B、会计账簿 C、记账凭证 D、会计账户8、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买价为50000元,运输费为500元,保险费为50元,安装费为1000元,则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D )。A、50000 B、50500 C、50550 D、515509、下列各项中,属于现金清查结果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是(C )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现金盘点报告单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10、下列各项中,能够提供企业注册资本金额信息的是( C )。A、银行存款 B、资产总额 C、实收资本 D、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18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