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3

小狼雪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经济法巧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clcjunjun

已采纳

初级经济法税法记忆:理解+巧记1、销售什么产品要缴纳消费税【记忆技巧】“三男三女去开车”【解释】三男: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三女: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去开车: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汽油柴油。2、需要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记忆技巧】“等你有房有车有地之后,再想着买花送美人吧”房:房产税;车:车船使用税;地:土地使用税;花:印花税。3、增值税-可抵扣税率【记忆技巧】今日好运气,出门拾废品,拾了13个农产品【解释】在增值税计算中,可抵扣的三个不同的税率分别为运费7%(运气)、废旧物资10%(拾废品)、向农业生产者购入的免税农产品13%(13个农产品),这三个税率比较容易混淆,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明确的加以区分。4、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记忆技巧】两代一(移)销非投配集体送他人【解释】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有以下8种:两代:(1)将货物交给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一(移)销:(3)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非投配:(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6)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予股东或投资者集体送他人:(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8)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初级会计经济法巧记

95 评论(8)

阿甘终结者

1.《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认真听课,是比较容易通过的。但对于法律法规,必须注重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忆。平时复习时要多归纳总结,可以采取考前集中记忆的方式来复习,备考可以微信搜:会计职称考试学习网。

2.紧扣教材,以教材的讲解为准。对教材可分三步阅读:第一步通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对教材的体系、内容能大致了解);第二步细读(对具体的重要法律规定一定要细看、弄懂);第三步精读(重点章节的内容在考试中约占65%,考生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重点章节一定要多花工夫重点掌握)。

3.练好基本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法律规定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金额、日期、百分比等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因为考试中60%以上的题目是涉及到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定的。

4.善于归纳比较,学会融会贯通。每个法规均有内在主线,如《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中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托收承付等几种结算方式应加以比较,总结出结算地域范围、结算金额、付款期限、是否可背书等方面的差别。这门课基本概念、法律规定相当多,且前后容易混淆,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忆?一是要理解记忆,二是要系统记忆,三是要比较分析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押宝”式地记几个问题

5.充分利用辅导书。考生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辅导书,吸收消化知识点,独立完成习题。要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及答案。一方面,历年试题及答案能够反映近年考试的出题思路,规范我们的答题方法;另一方面,历年试题及答案能够帮助我们熟悉、研究考试的题型,掌握出题规律和把握试题的总体难度。

6.重视新增和变化内容。对于新增和变化的内容,一般没有以往的考试经验可以借鉴,有些知识点还晦涩难懂,

270 评论(15)

为萍伤心航

利用高效时间段集中记忆

通过一些研究显示,在睡前一小时以及早晨起床后的一小时,是大脑记忆力最强的时刻。所以,青藤小编建议考生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段进行集中记忆。

针对数字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记忆

在《经济法基础》科目中会涉及到很多数字类知识点,譬如在第2章第5单元会计法律责任中涉及到各种有关违反会计行为的罚款,既有对单位的罚款也有对个人的罚款,稍有不慎就容易记混淆,而且命题人还特别喜欢考查此类的数字记忆题,很多考生都会感到烦恼。在这里,青藤小编建议大家,针对容易混淆的数字类知识点,大家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罗列成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忆,如下表:

编制口诀记忆

在《经济法基础》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如果考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记住,时间长了便很容易遗忘,青藤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将这些知识点编成口诀的方式去记忆,这样记忆效果更好。在青藤名师课堂上,老师常常会将比较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方便考生记忆。比如会计档案管理年限口诀:“账证交清30年,月季半报10表单;固资废清后5年,其他海枯到石烂。”采取这样的记忆方法,记忆起来是不是轻松了很多呢?

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资讯、备考方法、每日习题等,小编都会及时进行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起来,祝愿各位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247 评论(12)

huazhiqingci

只所以出现这些算法,像增值税是价外税,而营业税、消费税是价内税。所以出现了 不同的公式。

31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