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贼黑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会计恒等式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无敌炒米饭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左右两端之所以不能颠倒,是因为首先要知道自己公司的资产有多少,其次要知道公司的资产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而必须要尊重债权人在先,因为所有者权益所投入的资产是不需要返还回去的,而债权人的债务必须要返还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成立,符合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根据企业有一定资产就有相应权益的关系来表达的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公式。即:资产=权益。 由于权益可分为债权人权益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大部分,所以会计等式又可写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根据。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地说:资产和权益同增,资产和权益总计增加;资产和权益同减,资产和权益总计减少;资产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和权益总计不变;权益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和权益总计不变。
牙牙大少
这位同学你好。你前面提到的比较短的式子,我们把它叫第一会计等式,后面的我们称为第三会计等式。我们举个例子,1月1日我上班来,什么都没做呢,这时的状态就是第一等式。我一经营,就会有收入、有费用,此时的状态是第三等式。期末,1月31日,我结账,收入、费用都归结到一起,这里就是你说的利润了。利润是赚得的钱,赚了钱归谁呀?归所有者。那么这一部分就并入所有者权益,成为它的一部分了。收入和费用就消失了。又回归到第一等式。所以我们说,第一等式是反映期初和期末的状态,而第三等式反映的是一个期间经营过程当中的状态。我的举例可能太通俗了,不够严谨,也没有把内里的理论讲出来。只是让你做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不知道你是不是听懂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