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ping达人0459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在诗风 柳亚子上,他崇尚唐音,承继夏完淳 、顾炎武、龚自珍3家,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贬斥吴文英。在文风上,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柳亚子书画作品(17张)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字号很多,在读了法国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后,就以“亚洲卢梭”自居,改名人权,号亚庐。后友人高天梅因“亚庐”之“庐”,笔画太多,而写作“亚子”,他也就认定了。柳亚子家学渊博,三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12岁就背完《杜甫全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才16岁的柳亚子,已读遍自家书房的藏书。他的家乡江苏吴江,在明末就是抗清基地,人才辈出,非常讲究民族正气,这让他熏陶了强烈的反清意识,早年喜欢开“诗界革命”之风的龚自珍、梁启超的诗文,特别是南明志士张煌言、夏完淳的道德文章。 1918 年,柳亚子主持南社时期,因人事纠纷,自请辞去主任职务,回到家乡,把更多精力转向家藏图书馆和搜集本土地方文献。他将几代所搜集的书籍目录《养余斋书目草本》《养余斋书目》重作调整、核对,并自辑《养余斋松陵书目》《养余斋书画目录》;与此同时,又开始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吴江地区乡邦文献,与同乡、图书目录学家薛凤昌发起建立吴江文献保存会。他说:“此时我又在发狂地收买旧书,凡是吴江人的著作,从古时到近代,不论精粗好歹,一律收藏。这样,便花去了一万多块钱。”为此,他还编了《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共收集吴江人著作740种。还不包括100余种抄本,这些抄本,多是他人家藏孤本或是尚未刊刻的稿本,若得,便请人——包括年纪很小的儿女柳无忌、柳无非等——参加抄录,柳亚子自作校对、审定;更有甚者,柳亚子还辑录若干地方文献,见存上海图书馆的《分湖诗钞》稿本23册,辑录吴江地方历代作者400余人,诗作2500余首,前19册按作者姓氏分册,后四册分别为“杂姓”、“闺秀”、“方外”和“寓贤”。此部辑集造端宏大,柳亚子乃据乡邦典籍,大量地采撷、编辑和考订,呈现了分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兼及苏南、浙西的艺文景观和望族文化。其中或可窥出早年柳亚子应用图书目录和文献学,对乡邦文化所作的巨大努力了。 柳亚子非常珍重搜集的乡邦文献,见存上海图书馆的这些吴江地方抄件、稿本,很多留下他所写的题跋。这些题跋,有记述文献来源,流传始末,收集经过;有涉及撰著年代、著者、辑者及收藏者情况;有交代校勘、增补、参订缘起:有与各种刊本、抄本的比较;更有若干有价值而一般不易查询的,还广征博引,多加考证。柳亚子写字潦草,自认为“写字像冲锋一般,喜欢赤膊上阵,杀了一下,胜败不问,也就完蛋,管它写得像样不像样呢!”“我写字的毛病,就是太快,太随便,倘然把一个一个地剪碎了,连我自己也会不认得的。”但他自行抄写或写题跋,却是一丝不苟,极其工整。20世纪八十年代初,顾廷龙在谈及柳所写图书题跋时就说: “柳先生的题跋很有用,如果收集起来,可以考见其藏书之故实及吴江文献的史料。”因而,当年上海图书馆沈津先生,曾有意地收集柳亚子的题跋,计得270余篇,六万字。引普查全上海的图书馆三十年代初,柳亚子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主持编撰《上海市通志》。通志馆白手起家,没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库。他和通志馆同仁所拟的有关上海古今史事方方面面的课题,就需有大量的图书资料作依托。当时上海虽已定格为直隶中央的特别市,但基于历史因素,没有一家有权威性的、集中地方文献的文化机构,因而需要对全市的图书馆做普查,特别是那些知名度很高、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如商务东方图书馆、上海天主教徐家汇藏书楼和亚洲文会。他把这项任务交给才由持志大学毕业的胡道静,由他对全市大街小巷的图书馆调查,还特别关照他要注意这些图书馆庋藏的上海地方文献。 当时柳亚子搜集、采购有大量新文化启蒙以来的各种书籍,正由胡道静前来帮助编目、分类。胡通常上午赴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柳家整理图书,下午外出调查。柳亚子常于胡处获得有关图书馆的庋藏。当时上海有些庋藏地方文献极为丰富的图书馆,是不对圈外人开放的,也拒绝他人采访、调查。胡道静以他的真诚、恳切,竟然受到徐家汇天主教堂欢迎,几次伴同进书库,摸清庋藏中国地方志,特别是上海及其周遍的县镇和乡村方志,回来与柳亚子介绍,柳大为欣喜。又为他兴奋的是,胡道静还在英国人主办的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作了详细调查,发现书库所收上海文献很多,而且还把这一项书籍用特殊方式分类排架。 柳亚子很欣赏胡道静的图书馆调查报告,在定稿后,还破格把它作为通志馆期刊抽印本,取名为《上海图书馆史》出版。上海市通志馆到1937年“八?一三”时结束,柳亚子和他的同侪,利用图书馆若干图书文献,出版了两本《上海研究资料》,四期《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和三部《上海市年鉴》。引收藏并提要南明文献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侵占了上海华界,柳亚子困居法租界,自题寓所为“活埋庵”。抚今思昔,他又拣起旧时有兴致的南明史和抗清的民族志士史可法、吴易、夏允彝、夏完淳和陈子龙等故事,但是见于吴江早已沦陷,无法运用所藏图书文献。他通过当年南社和通志馆关系,向收藏颇多的胡朴安、朱希祖借阅。一天,柳亚子买票观看剧作家阿英创作的《碧血花》(《葛嫩娘》),这是一部以南明志士复明抗清为题材的话剧,归后赞扬不已,与素不相识的阿英写了一封长信,此后两人订交,几乎天天信件来返,讨论南明史事。阿英将自己收藏的几十本南明史图书相借,柳亚子凭着固有的版本学知识,对这些史料分别作了考信。他还从隐名蛰居的郑振铎处借得善本《南疆逸史》,竟闭门抄写了20天,将全书 56卷抄写完毕。1940年12月,柳亚子离开上海到香港,将这些南明图书,抄本,以及所著述的《南明记事史纲》《南明后妃宗藩传》等多种携带了去。他把在九龙寓所的藏书室称为“羿楼”,寓意“后羿射日”故事。这时,他又陆续收集,遂使所藏南明史料达几百种。柳亚子对此非常兴奋,其中若干本本得来不易,如广东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补辑本抄件,经他考订,乃是后人据正本补缀而编的。盖晚明史书在清季均乃禁书,300年里没有人敢刊刻印刷,因而弥足珍贵。当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占九龙,羿楼所藏图书不及带走,柳亚子后来在广西桂林每每谈及,不胜惋惜,尤其是这部《皇明四朝成仁录》,了无去向。他很清楚此书的稀罕,他掌握了其余几部传抄本的去向,其中一部是中山大学九龙书库的朱希祖寄存;还有一部是广东顺德风雨楼藏书中散佚出来的,已归屈的后人。柳亚子经努力终于在屈大均后裔处抄到藏书目录,又得悉朱希祖藏本还有副稿在重庆可供借抄,他真是高兴极了。 柳亚子仍对佚失的南明文献念念不忘。他在桂林四个月期间,很多精力放在为南明史籍做提要、整理等事宜。开始,他据自己在《笔谈》写的《一年来对于南明史料的工作报告》,为九龙羿楼所失的部分书籍做提要,又托熊佛西赴广西省图书馆查找香港《大风》新年号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经过》,按图索骥,写了《续忆劫灰中的南明史料》,为《南疆逸史》《小腆纪年》等书做提要,但仍不够,再托熊佛西自广西省图书馆借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他视此书为“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钥匙”。柳亚子就是据该书,旧梦重温,以所列书目为本,凡是羿楼所旧有的,都把它写成题跋。他用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写完了《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117种。引尽数捐献家藏图书1950年秋,柳亚子从颐和园乔迁到北长街89号新居,他把书房取名为“上天下地之庐”,后又将从家乡黎里和上海带来的南明史料和南社图书文献,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为开辟研究室,柳亚子很是高兴。在与柳无忌的信中还提及: “在北京的书,我把后明史料《南社文库》《革命文库》都捐给北京图书馆了。他们替我腾空了一间房子,把这些书放着,算是我的特别研究室。我随时可以去看,非常满意。”当时柳亚子还计划编写一部《南明史》。 1950 年底,柳亚子又南下,在上海向陈毅市长提出:“要将自己在上海及吴江乡下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政府,由国家来保存。”陈毅欣然同意,由上海文管会组建陈乃乾、尹石公等七人小组清点装箱,此间黎里藏书就有木箱300余只,内贮书籍四万四千余册,柳亚子往来信札400余包。其中各种版本图书、报刊由上海图书馆庋藏。在此同时,他又动员老友朱希祖之子朱偰,希望将朱希祖所藏南明史料捐与国家。朱偰遂将家藏南明史料最珍贵部分整理五大箱,交与柳亚子,全部捐献北京图书馆。 柳亚子捐献的图书,在五、六十年代上海图书馆就作了整理,那些庋藏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出版物,因其稀罕的文化价值,被厘定为一级藏品特藏。柳亚子的信件文札被编成《书信辑录》,198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柳亚子诞生100周年纪念时,上海图书馆又编选、影印了《柳亚子先生手札》,“既反映先生思想活动之一斑,亦体现时代风云之特点”,还举办了“柳亚子先生在上海”的展览会。引编辑本段柳亚子和南社南社旧址柳亚子是著名的民主主义战士,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 要代表人物。 柳亚子诞生在江南水乡吴江县北库镇大胜村。苏州一带原是晚明东林、复社、几社的活动之所,又是著名爱国诗人、抗清志士吴易、孙兆奎、杨廷枢、顾咸正、刘曙、钱梅、陈子龙、夏完淳等诗人、志士、爱国者的战斗之地。那时候,封建末世的清王朝,正面临着风雨飘摇,豆剖瓜分的危局。西方民主学说和革命思潮正传入中国。时代的风雨波澜。江南的思想风气,前贤的英风伟迹,使柳亚子从少年时代就萌发了爱国思想,树立了革命志向。 1903 年初,17岁的柳亚子经陈去病等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教育学会。不久,到上海进该会所主办的爱国学社读书,受教于章炳麟,与邹容等为友,他的反清革命志向更加坚定了。他在《放歌》长诗中表达了反帝反封建、爱国救亡的激情:“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间”,“胚胎革命军,一扫粗与糠”。此为柳亚子著作之最早发表者。 1904 年,柳亚子在吴江同里自治学社读书,并在《江苏》、《女子世界》 等刊物先后发表《中国革命家第一人陈涉传》 、《花木兰传》、《 哀女界 》 等文,竭力鼓吹革命。在《题<夏内史集>》五首的最后一首中,他以青年抗清英雄、爱国诗人夏完淳自期自许:“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1905 年初,邓实、黄节等发起的国学保存会在上海成立,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都是早期的会员。春间,柳亚子在同里自治学社发起学生自治会,主编《自治报》,后改称《复报》,自刻、自印,每周一次。 1906 年,柳亚子应高旭之请在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参加中国同盟会,又参加光复会。他继续编辑《复报》,第8 期起,从周刊改为月刊,从油印改为铅印,从单张改为单行本,由高旭函托在日本的志士田桐在东京印刷,寄回上海发行,后来成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小卫星”。《复报》是辛亥革命前在海外印行的重要革命刊物之一,主编《复报》是柳亚子生平的重要活动之一。《复报》,大32开本,60 页左右,第1号出版于“中国开国纪元四千六百四十年四月十五日” 。现存第1 —11号。《复报》上先后发表的柳亚子著作,有《立宪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吴日生传略》、《夏内史传略》(以上署名“弃疾”)、《中国灭亡小史》(署名“中国少年之少年”)、《云间张女士传》(署名“焉是”)等论著和大量的诗篇。署名“师南”的《神州种族危论》 、《吴烈妇传》 、《明季气节列传(赵雪华、宋蕙湘传)》。柳亚子主编的《复报》是《南社丛刻》的前驱。 1907年冬,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决定建立革命文学团体,得到在座的刘师培夫妇、邓实、黄节、朱少屏、沈砺等的赞同。据柳亚子后来回忆,“南社”的名称就开始于此时。进入1908 年,南社的筹备工作在抓紧进行,“南社”一词也先后见诸文字。南社的三个发起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南社第一次雅集参加者十七人中的十四人,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因此,南社实为受中国同盟会思想影响的革命文学团体,说它是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成,也未为不可。尽管当时见于报章的南社文献,态度或不免隐晦,语气或有所含蓄,其反对清朝统治,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意旨,还是不难领会的。南社成立时,柳亚子才二十二岁,意气风发,勇于任事。他以梁山泊上的及时雨宋江喻陈去病,而以小旋风柴进自命,在会前会间,奔走筹划,不遗余力,会后有诗以纪云:“寂寞湖山歌舞尽,无端豪俊又重来。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莫笑过江典午螂,岂无横架建安才!登高能赋寻常事,要挽银河注酒杯。”这次雅集选出的 《 南社丛刻 》 (简称《南社》)的编辑员和职员是:文选编辑员陈去病,诗选编辑员高旭,词选编辑员庞粟子,书记员柳亚子,会计员朱少屏。陈去病、高旭都富于书生气,不善任事,作风马虎,高所编《南社》第一集,陈所编(《南社》第二集,体例都不严谨,引起柳亚子不满。第三次雅集改选出的编辑员都未任事,因而四、五、六、七各集,实际上都由柳亚子主持选政。 1912 年元旦,孙文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柳亚子应南社社员雷昭性之荐,赴京任总统府秘书,寻因病辞职返沪。对当时南北和议及孙文让位于袁世凯的妥协主张,柳亚子坚决反对,在《天铎报》上,他以“青兑”笔名间日撰社论强烈抨击。《南社》第5集所载柳亚子撰《追悼会祭周阮二烈士文》更表现出痛心疾首的愤慨。 南社从成立到停止活动,历时十五年,参加者一千余人,其中不少人革命意志薄弱,未能与时俱进,转向保守,有些甚至蜕变为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堕落为官僚、卫道者、卖身投靠者、汉奸、卖国贼,也不乏鹜名而来,随流涌进的官僚、政客和浮薄文人。在反清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南社在文字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南社革命文学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作为革命文学团体的组织者,柳亚子以苦干实干的精神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大部时期内,南社社务的主持者,南社活动的中心人物,是他;《南社丛刻》二十二集的大部分的编辑、校印者,也是他;南社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坚持者,更应当首先数到他。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南社的代表人物。作为爱国主义的诗人,柳亚子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下了许多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鼓吹抗暴救亡的篇章。在社会主义时期,他为争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他的《磨剑室诗词集》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为广大读者所珍爱。
脸红红1121
一、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02年,清华大学以226.66分在全国600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1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1名;科学研究总分第1名。人才培养中,研究生培养第1名,本专科生培养第30名。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研究第1名,社会科学研究第16名。 在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排名中,清华大学列全国高校第1名。 二、清华大学各本科专业排名情况 (一)理科 清华大学理科总分列全国高校第1名,其中理学第5名,工学第1名。 理学:7个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7名 信息与计算科学:第7名 物理学:第6名 应用物理学:第2名 化学:第10名 生物科学:第3名 生物技术:第2名 工学:21个工学专业,名次如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第1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引导性专业):第1名 工业设计:第1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科引导性专业):第1名 测控技术与仪器:第1名 热能与动力工程:第1名 核工程与核技术:第1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第2名 自动化:第1名 电子信息工程:第1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1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第1名 生物医学工程:第3名 建筑学(工科引导性专业):第1名 土木工程:第2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第1名 给水排水工程:第1名 水利水电工程:第3名 环境工程:第1名 化学工程与工艺:第1名 工程力学:第1名 (二)文科 清华大学文科居全国高校第16名,其中经济学第27名,法学第23名,文学第26名,管理学第7名,艺术学第10名。 经济学:2个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第17名 金融学:第47名 法学:1个法学专业,法学:第12名 文学:9个文学专业,名次如下: 汉语言文学:第34名 英语:第17名 日语:第23名 新闻学:第6名 广告学:第4名 绘画:第8名 雕塑:第6名 艺术设计学:第1名 艺术设计:第1名 管理学:4个管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6名 工业工程:第3名 工商管理:第2名 会计学:第5名 三、清华大学概况 清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中国一流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占地面积3.5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3.2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25万册。2001年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共3311人。在校博士生2851人,硕士生6212人,普通本科生12625人。 一、复旦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02年,复旦大学以124.74分在全国600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4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6名;科学研究总分第4名。人才培养中,研究生培养第4名,本专科生培养第29名。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研究第4名,社会科学研究第2名。 在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排名中,复旦大学列全国高校第12名。 二、复旦大学各本科专业排名情况 (一)理科 复旦大学理科总分列全国高校第4名,其中理学第4名,工学第35名,医学第2名。 理学:15个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4名 信息与计算科学:第2名 物理学:第4名 应用物理学:第5名 化学:第7名 应用化学:第101名 生物科学:第1名 理论与应用力学:第5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第6名 微电子学:第3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第4名 材料物理:第9名 材料化学:第6名 环境科学:第10名 统计学:第18名 工学:5个工学专业,名次如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第34名 通信工程:第17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8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第9名 生物医学工程:第9名 医学:7个医学专业,名次如下: 基础医学:第2名 预防医学:第2名 临床医学:第3名 医学检验:第3名 法医学:第6名 护理学:第4名 药学:第5名 (二)文科 复旦大学文科居全国高校第2名,其中哲学第5名,经济学第3名,法学第6名,文学第1名,历史学第4名,管理学第14名。 哲学:2个哲学专业,哲学:第5名 宗教学:第6名 经济学:4个经济学专业,名次如下: 经济学:第2名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9名 财政学:第22名 金融学:第5名 法学:6个法学专业,名次如下: 法学:第21名 社会学:第12名 社会工作:第10名 政治学与行政学:第3名 国际政治:第2名 思想政治教育:第7名 文学:11个文学专业,名次如下: 汉语言文学:第1名 汉语言:第1名 英语:第5名 俄语:第8名 德语:第5名 法语:第7名 日语:第10名 朝鲜语:第3名 新闻学:第3名 广播电视新闻学:第3名 广告学:第2名 历史学:2个历史学专业,历史学:第3名 博物馆学:第4名 管理学:9个管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管理科学:第4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18名 工商管理:第14名 市场营销:第8名 会计学:第13名 财务管理:第8名 旅游管理:第19名 行政管理:第4名 公共事业管理:第1名 三、复旦大学概况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中国一流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占地面积1.1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1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19.43万册。2001年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共2649人。在校博士生1975人,硕士生4537人,普通本科生12559人一、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02年,北京大学以180.52分在全国600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2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3名;科学研究总分第2名。人才培养中,研究生培养第2名,本专科生培养第27名。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研究第2名,社会科学研究第1名。 在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排名中,北京大学列全国高校第29名。 二、北京大学各本科专业排名情况 (一)理科 北京大学理科总分列全国高校第2名,其中理学第1名,工学第27名,医学第1名。 理学:24个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1名 信息与计算科学:第3名 物理学:第2名 化学:第1名 应用化学:第23名 生物科学:第2名 生物技术:第1名 天文学:第3名 地质学:第3名 地球化学:第4名 地理科学:第2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第4名 地理信息系统:第3名 地球物理学:第3名 大气科学:第1名 理论与应用力学:第1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第1名 微电子学:第1名 材料化学:第24名 环境科学:第2名 生态学:第9名 心理学:第3名 应用心理学:第5名 统计学:第23名 工学:2个工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4名 城市规划:第22名 医学:7个医学专业,名次如下: 基础医学:第1名 预防医学:第1名 临床医学:第1名 医学检验:第1名 口腔医学:第2名 护理学:第1名 药学:第1名 (二)文科 北京大学文科居全国高校第1名,其中哲学第3名,经济学第7名,法学第1名,文学第2名,历史学第2名,管理学第13名,艺术学第23名。 哲学:3个哲学专业,名次如下: 哲学:第4名 逻辑学:第1名 宗教学:第4名 经济学:4个经济学专业,名次如下: 经济学:第5名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14名 财政学:第27名 金融学:第3名 法学:8个法学专业,名次如下: 法学:第4名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2名 社会学:第2名 社会工作:第1名 政治学与行政学:第2名 国际政治:第1名 外交学:第2名 思想政治教育:第9名 文学:26个文学专业,名次如下: 汉语言文学:第5名 汉语言:第2名 古典文献:第2名 英语:第3名 俄语:第19名 德语:第2名 法语:第1名 西班牙语:第1名 阿拉伯语:第1名 日语:第2名 波斯语:第1名 朝鲜语:第4名 菲律宾语:第1名 梵语巴利语:第1名 印度尼西亚语:第3名 印地语:第1名 缅甸语:第2名 蒙古语:第1名 泰语:第3名 乌尔都语:第1名 希伯莱语:第1名 越南语:第3名 新闻学:第27名 广告学:第18名 编辑出版学:第9名 广播电视编导:第2名 历史学:4个历史学专业,名次如下: 历史学:第4名 世界历史:第2名 考古学:第1名 博物馆学:第1名 管理学:9个管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75名 工商管理:第29名 市场营销:第10名 会计学:第63名 财务管理:第10名 人力资源管理:第7名 行政管理:第1名 公共事业管理:第10名 图书馆学:第2名 三、北京大学概况 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中国一流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占地面积2.7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3.7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35万册。2001年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共5677人。在校博士生3019人,硕士生6380人,普通本科生12657人。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