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2

梦溪shuer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成本转权益会计政策变更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天的小雾

已采纳

这个基础问题提出,真还纠结了,按准则讲解,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属于会计政策,如果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那减少联营企业投资不再具有重大影响、由权益法变为成本法时不进行追溯调整,这又没办法套上会计政策变更了。所以倾向于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但是,满足下列(一)、(二)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则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按照新的会计政策执行。(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上述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成本转权益会计政策变更

278 评论(13)

懒癌末期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成本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企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之间的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会计政策变更涉及会计收益或费用发生变化的,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利润发生增减变化,但是否调整所得税,不能以企业会计利润的变动为判断标准,而应以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引起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增减变动为判断标准。

177 评论(9)

袜子飞了

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投资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改变的不属于政策变更,因为由于投资方法变化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发生变化。

不属于政策变更中规定的对于同一个事项执行不同的政策的规定。严格的说核算方法的转换属于新的事项,理解上可以按照政策变更理解,因为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其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119 评论(13)

偶与吃货

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企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之间的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长投从成本法转权益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51 评论(9)

球球阿月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是由于持有比例不同、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的,是业务的变更。2、追溯是保持前后期会计处理一致性,这个和政策变更的原因是一样的。

140 评论(9)

大馄饨小馄饨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法规要求,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外商投资企业为25%)以上股权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及以上股权并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一个投资企业倘若拥有被投资单位20%股权,在新旧制度转轨衔接时,会产生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问题。二是增持股份导致,即在实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投资企业原拥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份额低于20%,后通过增持股份,从而拥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份额超过20%并且具有重大影响,这时也会产生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问题。探讨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即是否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变更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之一:(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对于法律法规要求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无疑符合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第一个条件,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核算。但是对于增持股份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18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