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9

QQ荔枝蜜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史记夏本纪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荔枝爱苹果

已采纳

《史记·夏本纪》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计者,会稽也。”这种传说在《管子》、《墨子》、《吕氏春秋》、《越绝书》、《淮南子》等西汉之前的数十种书中都有记载。

史记夏本纪会计

157 评论(10)

米诺很努力

世界真正出现人类群居的领头人就是会计的祖宗,他老人家在打猎之后,要统计猎物数量,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分给大家,然后节余储蓄起来,这里面包含了统计学,审计学,财务学,和金融学。他就是会计的祖宗啊。向他致敬。

169 评论(9)

蒋大女儿

禹是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玄孙,名文命。与帝尧是平辈,是舜帝的长辈。 禹勤劳克己,言而有信,遵守道德,和蔼可亲,其言行举止可作为纲纪标准来规范大家。 终是自身先优秀,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才可能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而禹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就是治理水患。禹治理水患13年,最令人颂扬的当属“三过家门而不入”。 很早以前,我忘记听谁讲过这么一个观点,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装的,因为这是违背人性的。舜以孝闻天下,帝尧有仁,和睦家族,推及乡里,而后治理国家。世间至亲不过父母妻儿,都走到家门口了,都不进去看一眼,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吗?这话听着有道理,我私心认为,禹不是不想进去,而是害怕。 禹的父亲是鲧。帝尧在位时认命鲧治理水患,九年而水患不除。舜帝继位后因鲧治理水患无功把他流放羽山,认命禹接替父亲的任务。 所以禹当时的处境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是为国效力,拯救百姓于洪水肆虐的困境,也是为父赎罪。如果他做不好,不仅不能帮父亲洗清耻辱,自己的性命也可能不保,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要做给舜看,我为了治理水患,我忍住失去父亲的悲痛,忍住对妻子儿女的想念,一心为国一心为民,我不敢有任何的私心。传闻鲧治理水患采用的办法是“堵”,结果越堵洪水肆虐越严重,房屋被毁,农田淹没,民不聊生。禹通过实地考察,采取了和父亲相反的办法“疏”,疏通河道,开山凿渠,引流入海,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治理水患。 鲧和禹都是治理水患,采用办法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 俗语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堤筑坝是阻挡洪水的正向思维。鲧就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如果洪水过大过猛,堤坝就有被冲毁的危险。所以鲧兜兜转转9年也没能堵住洪水。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禹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只有疏通河道引流入海才能彻底根治水患。 成功只有一个,成功的方法却有很多。一直向前,看似努力,也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当付出了许多却依然没有效果,就应该停下来好好的想一想,目前的方法是否正确? 禹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各地的风土物资,于是划定九州,根据土壤特质,规定田地、赋税等级,根据所处地区,规定上交贡品,规划诸侯朝觐天子路线,把尧、舜的美德遍传四方。 所以,当禹治水成功后,在朝堂上他与皋陶谈论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时,皋陶说了一堆修身养性的美谈,而禹只说他治水的事情。 所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的迈出一步。执行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禹以“功”得天下。 禹巡守至会稽,在那里考核诸侯功绩的时候去世,所以,会稽又被称为“会计”,就是考核的意思。

11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