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zidoumei
商品进货时的价格,税金,还有房租,管理人员的工资水电费,都是记入成本,这样比较准确,超市这样算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如下供:进货时,一方面存货增加,现金流出(或负债增加)。很简单的,会计分录是:借:库存商品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贷:应付帐款-某单位当你售出商品时,一方面,现金流入(或债权增加),一方面即形成收入。那么: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借:应收帐款-某客人贷:商品销售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发生的同时,随着商品被卖出,你的当期成本发生了。借:商品销售成本贷:库存商品销售收入,一定是来自于“售出商品”的收入;同理,与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必是被销售出去的商品的成本。就叫匹配性原则。如果把进的货全部计入当期成本,你的营利状况就看不出了。例:当月进了1000件货,单价20元,总计进价20000元。当月你零售出去750件,单价26元,总计19500元。当期的利润(此时当然只是毛利)为(26-20)*750=4500元。这是很清楚的。但若把进货成本全放进来,则变成当期营利为负500元,显然是不对头了。将发生的费用,如房租、水电费、工商管理费、人员费用等,就简单的计入销售费用。那么:借:销售费用-房租借:销售费用-水费......贷:库存现金最后,对当期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结转,得出当期利润。借:主营业务利润贷:销售费用贷:商品销售成本贷:营业税金及附加借:商品销售收入贷:主营业务利润当期净收益反映在主营业务利润的贷方。
雪绒花05
商贸企业可以选择实际成本来计算销售成本,也可以采用进销差价法来计算销售成本,因为这个处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在这里做个简单介绍:一、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期初商品售价40万,进销差价10万,本月采购的商品售价60万,进价50万,本月进销差价10万,本月实现销售收入80万:(1)采购入库的分录借:库存商品80万贷:商品进销差价 10万贷:应付账款70万(2)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10+10)/(20+80)=20%销售商品成本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80×20%=16万 (3) 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对应分录如下:借:商品进销差价16万借:主营业务成本64万贷:库存商品80万对于这笔分录,如果平时结转的时候是按照逐笔来处理,则会先做借:主营业务成本80万贷:库存商品80万月末计算完进销差价后再做一笔借:商品进销差价16万贷:主营业务成本16万二、按照售价法来管理库存商品,在核算利润也可以按照每一个具体品种的商品实际的成本来结转。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