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9

李家子弟平平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电算化分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铃铛MISS

已采纳

会计核算电算化: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 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会计决策电算化:高级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所谓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会话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会计电算化分

128 评论(13)

M15981511985

会计电算化分三级:初级、中级、高级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也要考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哈

285 评论(8)

妳是在誇我咩

从会计使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看,会计电算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会计核算电算化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2、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3、会计决策电算化高级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所谓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会话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253 评论(9)

美丽心情day006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从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分为3个基本的阶段。

(1)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核算及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是指在这几方面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

(2)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它具体包括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支持工作.该软件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对产品销售和定价、生产、成本、资金和企业经营方向等内容进行决策,并输出决策结果。

99 评论(8)

哈哈2974

会计电算化证有初级、中级、高级。都要上机考试,一般在当地的财政厅报名和考试。会计电算化有何好处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加工工具改变了。由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转变为融系统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为一体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从各种原始信息的输入,一到利用计算机存储技术存储、最后加工和输出所需的各种会计数据。这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证也由此而诞生了。

206 评论(11)

sojisubyun

会计电算化分三级:初级、中级、高级中级水平就可以了,建议直接报中级,并不比初级难多少

188 评论(9)

飞天小杨杨

会计电算化证有三个等级即:初级电算化、中级电算化、高级电算化。都要上机考试,一般在当地的财政厅报名和考试。 会计电算化有何好处: 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加工工具改变了。由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转变为融系统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为一体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化处理。 从各种原始信息的输入,一到利用计算机存储技术存储、最后加工和输出所需的各种会计数据。这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证也由此而诞生了。 各位会计一定要掌握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因为电算化才是当今的主流,多去 逛逛,或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91 评论(15)

sunyang625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1. 国外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国外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就在某些会计领域开始代替手工操作。主要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核算等。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软件工作者设计出各种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会计业务处理软件,形成了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共享系统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算化会计出现了普及之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系统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计算和资料处理的能力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凭借领先技术和雄厚实力较早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2.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我国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在这一发展阶段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电算化会计只在少数企业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管理等。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9年) 这期间,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具备了物质基础。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1988年全国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电算化工作,开发项目最多的是工资核算(占58.5%),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占31.4%)和账务处理(占23.8%)。 这一发展阶段宏观上仍缺乏理论指导和统一的规划管理,开发的会计软件通用性弱、实用性差,实施电算化核算的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合。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已开始了对电算化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3.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 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电算化会计宏观管理体系的形成。会计软件的开发向着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开发和经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1994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1994年6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制度和规章,1997年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这一发展阶段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从幼年已走向成熟,有数十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数百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省、市财政部门评审,

32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