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达达道路
捐赠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捐赠支出
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价值含义捐赠支出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价值。确认计量非营利组织在提供捐赠时,应在提供捐赠或作出无条件捐赠承诺的期间确认为费用,并同时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其具体处理主要取决于利益给予的形式。
胖墩儿可可
一、企业对外捐款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二、说明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设置了第6711号”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2、该科目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损“,发生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四叶细辛
一、企业对外捐款会计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二、说明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设置了第6711号”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2、该科目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损“,发生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应答时间:2021-0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jessicabeck
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等(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按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含税的公允价值)非货币性的公益性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公益性捐赠,税法上的处理方法: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及视同销售成本,用视同销售所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用会计利润计算捐赠限额,与捐赠成本(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的销项税)进行比较,捐赠成本若高于捐赠限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多吃多漂亮哟
80接受捐赠资产的财务处理 随着企业对外交往的增多以及友好协作单位的增加,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现象也逐渐增加,在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中,主要是两类,一类为货币资产,另一类为实物资产。企业接受捐赠,而对于捐赠人来说,对受赠单位他不能享受任何财产权利,也不负担任何责任,就是说捐赠人不是投资人,但另一方面,由于捐赠人捐赠资产,使受赠单位的资产增加。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处理(如: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十二条)。 对于接受货币资产,起财务处理比较简单。例A企业接受捐赠,为货币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万元 贷:资本公积 10万元 而对于接受实物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由于要考虑到递延所得税等,核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下面就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A企业19xx年接受其他单位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48万,预计可以使用4年,残值为零,所得税率为33%,则会计处理如下: 一、资产一直为企业所使用,直到报废为止: ⑴、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 48万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32.16万 递延税款 15.48万 ⑵、每月计提折旧: 借:生产费用 1万 贷:累计折旧 1万 上面的帐务处理中设置了一个“接受捐赠资产准备”的二级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扣除未来应缴纳所得税的差额。另外处置该实物资产或使用时,由于该资产的收益已经实现,应将“接受捐赠资产”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接受捐赠资产后,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每月的折旧费相应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每年年末应从“递延税款”转入“应交税金”帐户,消除由于接受捐赠增加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48/4*33%=3.96万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⑶、借:递延税款 3.9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96万元 同时也要将相应的将“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帐户。 ⑷、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8.04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8.04万元 以后各年的帐务处理如同上面。 二、企业中途处置该项资产: 如果企业使用了两年,把该固定资产出售,则帐务处理如下: ⑸、首先要冲减固定资产原值,此时固定资产的净值值为2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万元 累计折旧 24万元 贷:固定资产 48万元 如果出售的价格低于该资产净值,则按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算所的税,反之则按出售价计算所得税: ⑹、例如该资产的售价为20万元,低于24万元净值,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4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4万元 同时由于企业在使用该资产两年,已经结转增加资产对所得税的影响和“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帐户的数据,因此只要将其余额转入相应的帐户就可以了。 ⑺、借:递延税款 7.9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92万元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16.08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16.08万元 此时企业所交纳的所得税为15.84=7.92+7.92万元。 ⑻、如果以30万元出售,高于愿净值24万元6万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6万元 贷:营业外收入 6万元 借:递延税款 7.9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92万元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16.08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16.08万元 营业外收入6万元应交纳的所得税6*33%=1.98万元计入“所得税”科目,列为本期损益,而实际上该项固定资产企业实际上交纳了所得税为15.84+1.98=(48+6)*33%=17.82万元。。 。zec
tiankongch
接受捐赠是指企业接受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赠予的各类固定资产。怎么做会计处理?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希望对你有帮助。会计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接受捐赠时取得的增值税是属于收入的一部分。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2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贷:营业外收入 23.4接受捐赠的核算(一)接受非现金捐赠的资产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是指捐赠者将非现金资产无偿赠送给企业,既不要求取得回报,也不要求对该项非现金资产具有要求权。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规定的价值计价,借记相关的资产科目,并按应交纳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规定的价值扣除递延税款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属于企业尚未实现的价值,在资产处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只有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即资产的价值实现以后,才能用于转增资本。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应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转为其他资本公积,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同时,还应将递延税款转为应交税金,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例1.某企业接受捐赠1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捐赠方提供的发票标明机器设备的价款为100000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使用期满后,机器设备报废。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接受捐赠时。借:固定资产 100000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67000递延税款 330002)使用期满报废时。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67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7000借:递延税款33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二)接受现金的捐赠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接受现金捐赠形成的资本公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企业按规定的程序增资时,应按接受现金捐赠转增资本的数额,借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接受捐赠的税法规定2008年1月以前,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金额较大,可以分5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1月1日以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八)项所称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和个人自愿和无偿给予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贝壳athena
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企业计缴所得税: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按当期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扩展资料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2、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3、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4、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5、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