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爱Mr彬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费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扩展资料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息保障倍数
温江成都银行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xiaoyizhu8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包含在“财务费用”中,所以在计算时,可以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利息费用“。
之所以在公式的分子上要把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是因为如果扣除了利息费用,就会低估偿付利息的能力,而所得税费用是在支付利息费用后才计算的,所以它不影响利息支付的安全性。
所以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叶伟2050
解: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包含在“财务费用”中,所以在计算时,可以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利息费用“。 之所以在公式的分子上要把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是因为如果扣除了利息费用,就会低估偿付利息的能力,而所得税费用是在支付利息费用后才计算的,所以它不影响利息支付的安全性。 ∴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果果麦片
一、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旨在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流入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而判断企业流动性、获利能力。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一)流动性比率⒈现金比率=(现金+约当现金)/流动资产该指标旨在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⒉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约当现金)/流动负债这个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严格。(二)偿债能力比率⒈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本息支出)该指标旨在衡量本期内到期的债务本金以及相关利息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支付的程,若比值小于1,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息。若大于1,则说明足够于支付。⒉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旨在反映本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足以抵付流动负债的比率。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根据传统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利息杠杆比率变化而来,可反映企业变现能力及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三)获利能力比率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该指标旨在分析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差异的变化,以便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的获利能力。(四)财务管理比率⒈流通在外每股普通股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该指标旨在反映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⒉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反映现金股利宣布日企业年度内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支付本年度现金股利的比率。(五)充足性比率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偿付额+投资+股利)该指标衡量企业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以偿付债务,进行投资,和股利支付。若企业连续几年该比率均大于1,说明企业有较大能力可满足企业现金要求;若小于1,则需采取筹集资金或处置资产的方式补足现金余缺。为避免重复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一般采用5年的总数为计算单元。(六)效率比率资产的现金流量目标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
胡来,任性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分母:“利息费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扩展资料: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息保障倍数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