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杨柳千条线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严重背离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其历史原因在于此法在演变并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
(4)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可以看出,借和贷两个符号规定了相反的含义:借对于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是表示资产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对于会计等式右边的账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的减少。贷正好相反。因此有了上述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至于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基础的重点和难点,理解透彻才能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大眼博奇
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属于经济管理科学,哲学则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借贷记账法充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闪烁着哲学的智慧与光芒。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的写法,希望能帮到你。
西方会计学者是采用平衡理论,即“资产=负债+资本”会计方程式来建立起借贷记账法,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平衡原理来建立起借贷复式记账法。“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权益。
对资产的理解还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其一,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
其二,资产应当以货币来计量;
其三,资产应当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其四,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还可以从借贷的角度来反映资产、负债的含意:“借”就是指借主的增加。贷主的减少;“贷”就是贷主的增加,借主的减少。
“所有者权益”作为一个会计术语,在中国会计制度中首次出现。“所有者”是指企业投资者,是对筹集资金的来龙而言。
“权益”包括投资者出资的本钱以及投资后而形成的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等。
借贷记账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这一规则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方程式作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从资金变化的规律性[3]所归纳出来的。
(一)资金进入企业,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同数额增加,使企业的资金总额增加。
例1、企业收到国家投入资金100万元,存入银行。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增加,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增加,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例2、购进外企业商品20万元,账款未付,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库存商品”增加,借记“库存商品”账户,另一方面使负债类“应付账款”增加,贷记“应付账款”账户。
(二)资金退出企业,引起资产总额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同数额减少,使企业的资金总额减少。
例3、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外企业账款10万元。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类“应付账款”减少,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例4、国家抽走投入资金5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减少,借记“实收资本”账户。
(三)资产类内部相互转化,引起一项资产形态增加,而另一项资产形态减少,企业资金总额不变。
例5、购进固定资产价值30万元,包装物5万元,低值易耗品5万元,这三笔支出均以银行存款支付。从这笔业务看,一方面使资产类“固定资产”、“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增加,借记“固定资产”、“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另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6、以银行存款购进商品20万元,货以入库。这笔业务方面一方面使资产类“库存商品”增加,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资产类“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四)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内部相互转化,引起一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另一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减少,企业资金总额不变。
例7、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5万元。归还前欠应付账款。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短期借款”增加,贷记“短期借款”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应付账款”减少,借记“应付账款”账户。
例8、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3万元,这笔业务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利润分配”增加,借记“利润分配”账户,而另一方面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盈余公积”增加,贷记“盈余公积”账户。
从上述4种类型8经济业务可以用天平图示列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论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变动,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之间始终保持着平衡关系。
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