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毒小子
营业利润计算公式是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这个营业利润计算公式中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如果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做加法计算;如果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就做减法计算。另外营业利润计算公式里面的投资净收,如果是投资收益,就做加法计算;如果是投资损失,就做减法计算。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指的就是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小蝎子七七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计帐的基础,也是资产负债表能平恒的原因;收入-费用=利润是用计计算利润的公式,和上个公式没有直接的联系,要非说有联系的话那就是,月度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和当月的利润增加额有关系,所有者增加额=利润增加额+资本公积等的增加额。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岁月若如世
资产的定义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此看出资产具备三个条件1、他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2、企业拥有或控制;3、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说在资金运动在静态时间下即企业的某一具体时间点(比如今天中午12点),企业的资产等于它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收入-费用=利润资金运动在动态时间下即企业的某一时间段(比如上月15号至这个月15号,这一个月内),企业的收入等于他所获得的利润和所产生的费用之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中的“利润”是指的还未分配的利润,当利润分配到所有者权益中后,会计等式才会变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综上所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中的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前者“所有者权益”是利润分配后的“所有者权益”;后者“所有者权益”是还未进行“利润”分配的“所有者权益”。希望你能看懂...............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