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2

A田欣团队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p1211小窝

已采纳

有道理,借助第三方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

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

225 评论(15)

米儿土土

一、决策有用观

1、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内容:

(1)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

(2)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无论信息的主观程度如何,信息量是多多益善;

(3)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4)不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精确性。

2、决策有用观的优点:

(1)坚持决策有用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在会计计量模式上采用多种计价方式并存,反映了配比原则。

(3)坚持决策有用观有利于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3、决策有用观的缺点:

(1)对“有用”的评价太主观,可操作性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有用性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要求。此外,从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内容上来看,是各种观点的糅合,比较含糊而不明确,因此可操作性低。

(2)“决策有用”与审计目标的不协调。从审计产生的背景看,审计的产生在于受托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如果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审计就可能达不到目的。

二、受托责任观

1、受托责任观的主要内容:

(1)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

(2)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产权必须如实反映、不偏不倚并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因此更加强调可靠性;

(3)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

(4)为了客观、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会计信息应尽可能精确。

2、受托责任观的优点:

企业采用受托责任观,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3、受托责任观的缺点:

(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真实地反映过去,主要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于未来事项很难得以反映,例如,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报酬。

(2)在会计处理上,用现时收入与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进行配比,难以体现真实性的原则。

(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忽略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4)适用环境方面,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中,两权不分离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普遍存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委托方并不总是明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决策有用观 百度百科:受托责任观

188 评论(10)

在路上嘚吧嘚

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在本质上是包含了受托责任观的,而这不论从涉及的相关当事人和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上来看,在本质上都是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27 评论(11)

魅力人生

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随着股份公司产生而产生,代表人物是贝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大公司中相当比例的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由此得出结论: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钱德勒认为,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20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