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1

芝士大人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张松会计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想得快崩溃

已采纳

张松的著作主要有:《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中国的历史都市--景观保存与街区再生之路》,《东方的塞纳河左岸》。参编《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美的创造》,《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等。

张松,男,1961年12月生,湖北沙市人。1983年7月获武汉建材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学位,1992年3月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方向硕士学位,1996年9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扩展资料

一、《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二、张松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参与“江南古镇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获2003年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参与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课题”,获1993年度上海市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松

张松会计师

172 评论(14)

米果janicefeng

上海文物保护立法的若干问题探析——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中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建筑学报,2012(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制度建设再议,城市规划,2011(1) 短缺还是过剩? ——中国城市化问题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1(1)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上海城市规划,2011(4) 历史性城市景观——一条通向城市保护的新路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为谁保护城市,北京三联书店,2010 日本的历史风致保护立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初探——基于中日比较视角的考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史回眸,《中国名城》,2009(3)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八分册 城市历史保护与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参编)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建筑学报,2008(12) 日本阪神·淡路震灾复兴规划的特征及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08(4) 福建土楼:文化景观的保护探索,中国文化遗产,2008(3) 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张松、王骏编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和国内法规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张松编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全国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用书),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7,(参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存状况述评,台湾建筑,2007/9 张松、杨箐丛,百年同济校园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城市建筑,2007(3) 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 建筑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城市建筑,2006(12) 张松、顾承兵,历史环境保护运动中的主体意识分析,规划师,2006(10) 上海城市遗产的保护策略,城市规划,2006(2) 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建筑学报,2006(8) 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上海城市规划,2006(2) 从“建筑实验”到“建设实践”,时代建筑,2005(5) 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5,张松、蔡敦达 上海的水城——青浦的文化记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5,(顾问) 留下时代的印记 守护城市的灵魂——论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5(3) 张松、周瑾,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建筑学报,2005(7)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4(4) 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4,韩妤齐、张松 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艺术当代,2004(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得与失,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秋季号) 张松、蔡敦达,城市风景保护与城市风景规划,城市规划,2003(10) 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日本的历史城镇和传统街区保护实践,小城镇建设,2003(4)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参编) 董鉴泓、张松,中国西部名城“拆”“留”之间的积极保护,城市规划汇刊,2002(4) 21世纪日本国土规划的动向及启示,城市规划,2002(12) 城市之变——北京、上海、广州三城阅读杂记,时代建筑,2002(3)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时代建筑,2002(4)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1 中国的历史城市——迈向景观保护和社区再生,鹿岛出版会,东京,2001,(参编) 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1,(参编)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律、政策与公众参与,华中建筑,2001(4) 张松、阮仪三、顿明明,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挹略,华中建筑,2001(1) 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用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0,(参编)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建筑师No.94,2000/6 张松、吴承照、阮仪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建筑师No.94,2000/6 《城市规划法》修改的理论问题初探,城市规划,2000(3) 历史环境保护与都市景观创造,城市规划汇刊,1999(6) 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与意义,新建筑,1999(1) 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制度之比较,城市与设计(台湾)No.9/10,1999/9 历史性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城市规划,1999(7) 近代上海都市构造とその特性に関する分析,日本建筑学会研究报告集,1996 上海外滩歴史地区の景観保全计画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1997,No.496 近代上海城市特征分析,汪坦、张复合主编《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我国十年改革时期的城市规划,华中建筑,1993(2) 中国城市规划基础理论问题之我见,城市规划,1992(5) 理性的桎枯――城市规划中“红线”概念的反思,新建筑,1992(2) 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观,城市规划汇刊,1992(4) 城市特色维持与历史保护,城市规划汇刊,1992(5)

101 评论(14)

静香陈陈

曾任沙市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室主任、院副总规划师等职。1997年10月回国进入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年任副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都市计划学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兼职教授、都市文化研究所顾问等。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专业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遗产保护,城市史,城市景观控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有:参与“江南古镇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获2003年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主要参与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课题”,获1993年度上海市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加日本文部省科研课题“中国历史文化都市的保护规划手法研究”,主持教育部课题“国外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完成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丽江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规划项目,分别获2001年度、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93 评论(11)

且行且珍惜02

5+5=10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门生,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张良(前 - 前 186年),字子房。汉初名臣,政治家、谋略家。汉初三杰之一。本是韩国公子,《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父平卒。[2]良年少未宦事韩。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被誉为“第一谋士”。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张辟彊(前202年——?)汉初人。留侯张良之子。 为汉惠帝侍中(约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年少聪慧有远见,曾为丞相陈平解吕后之疑,保全了一班老臣。[3]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张骞(?~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张耳(前264年-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楚汉战争时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归汉,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张道陵(34~155年),道教的真正创教人,第一天师。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张天师。著《老子想尔注》等。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发明人。著述极丰,科研成果极多,有“科圣”之称,有“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命名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东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张,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西汉辞赋家,官至太中大夫,后人辑有《东方太中集》。张角(?—184),号天公将军,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鲁(?-216年),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张道陵孙,第三代天师(称为系师)。道教奠基人,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道教领导人,割据势力。改革道教,教化百姓,兴建义所,诊治病患。汉末有“天下人望尽在张鲁”之说。后汉中降于曹操,张鲁有十子。时人语曰:“张氏十龙,儒雅温恭。”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三国魏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大夫庄)人,曹魏著名将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东将军。张郃(?-231),字隽义,三国魏国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征西将军。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五虎将之一。张任(?~214年),三国蜀郡人(今四川成都)人。刘璋的部下,多次与刘备作战,宴席上舞剑救了刘璋,在落凤坡杀了庞统,最后被诸葛亮的计谋所擒,不降被杀。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著《论语注》,谥吴文侯。张松(?——212),字永年,蜀郡(四川成都人),谋士、官至别驾,助刘备取西川。张载(?——?),字孟阳,西晋文学家、辞赋家、田园诗人,河北安平人,官至著作郎、中书侍郎。著有《剑阁铭》、《榷论》、《濠汜赋》等。与其弟张协、张亢俱以文学、辞赋著名,史称“三张”。张协(?——?),字景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其兄张载齐名,官至中书侍郎,河间内史等。张亢(?——?),字季阳,河北安平人,西晋文学家,辞赋家,诗人,著述颇丰。张华(232——300),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著《博物志》、《张华集》书。张契此,五代高僧,明州(浙江奉化)人,人称“布袋和尚”,传为弥勒佛化身。张丽华,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张元素,字洁古,医学家,金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中医易水派创始人。著《医学起源》、《医方》、《洁古本草》等书。僧一行,本名张遂,(683——727),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中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得道高僧。精天文,通历法。谥一行、大慧禅师。著述颇丰,科研成果极多。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以“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社稷而闻名。张亮(?-646),郑州荥阳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名。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太宗即位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八名。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张巡(708年--757年),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名将,安史之乱时,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英勇就义。[4]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始兴(今广东韶关始兴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官至平章事(丞相)。有《张燕公集》传世,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绝唱。张果老,唐代道士,八仙之一,邢州广宗(今邢台广宗县)人。张籍,唐代诗人,江苏吴江人,著《张司业集》。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世居河东(山东永济),官至宰相,谥文贞。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传世。张继(715——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官至检校郎中,湖北襄阳人,著《张祠部诗集》,代表作《枫桥夜泊》。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张煌言(生于泰昌元年,卒于永历十九年即西元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民族英雄。张名振(?-1654)字候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令江苏省南京市)。少时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心怀壮志。曾和张煌言等领兵三入长江,希图收复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永历八年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卒于舟山军中。遗言以所属部卒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张旭,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张士诚(1321~1367年)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杰出医学家。有《景岳全书》巨著传世。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张廷玉(1672——1755),满清重臣,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在朝辅政五十年。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封三等伯。主撰《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清会典》。配享太庙,其母吴氏封一品夫人。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累官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史称“清官”、“贤相”。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山东莱州知府,著 有《船山诗草》。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台公、无竞居士,晚年字号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称张香帅,谥号文襄。大学士、军机大臣、封建大吏。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主要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大清状元,中国近代杰出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官居三品,历任中央教育总长、实业总长、总商会总长、水里总长等职务。先后创办上海海洋大学等,与马相伯和创复旦公学,创佳南通博物馆,军山气象台等。创办实业数家查看全部12个回答相关问题全部历史上张氏有哪些名人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67 浏览1268张氏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吗?列举人名年代事例…多多益善张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将。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曹操夺取荆州,刘备败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张飞率骑出战,曹军不敢前进,当时与关羽同被称为“万人敌”。 张居正,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明神宗时他出任宰相,针对当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进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整顿赋税,又任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加强边防,取得成效。 张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今草书法大师。好书法,尤善章草书。其后,省略了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出锋,显示出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创造了“今草”。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域的旅行家。其西汉时(公元前139年和前116年),曾两次出使西域,从此打通了亚洲的交通线,开辟了中国和欧亚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 张謇,最早创建博物馆的人。清光绪年间的状元。从事民族工商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家之一。1905年,在江苏省南通市创建了南通博物苑,开了中国人自办博物馆之先河。 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清康熙进士,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仲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中医理论家。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年轻时钻研和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后来在长沙任地方官,因看到连年瘟疫夺去无数人的生命,心里十分痛苦,便辞官行医。在医疗中,既重视学习古人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勇于创新。有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由于他对中医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之洞,最早推广普通话的高层官员。清末洋务派的后起之秀,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钢厂、铁路。1903年,为清廷学部重臣,主持制定了《学务纲要》,铭文规定学堂皆习官音,积极推广官话(普通话)以统一全国语言,实为一种替中华文明铺石垫路的明智之举。 张元济,张姓最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家。生于1867年,卒于l959年,享年92岁。清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于文化事业,主持商务印书馆。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志和,张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诗人。16岁参加科举考试,皇榜高中,被赐为明经及第。他向唐肃宗献策,颇得赏识,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肃宗赐名志和。 张衡,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制造者。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曾担任掌管天文的官吏。精通天文历算,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他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发明的地震仪器早1700多年。其文学作品以《二京赋》最著名。 张学良,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姓最长寿名人。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等爱国志士,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在西安毅然率部扣留了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10多人,发动了“西安事变”。当天,张、杨通电全国,提出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主旨的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为重,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调解谈判。24日,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完成。此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囚禁。2001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101岁。 张勋,最后一支“辫子军”的北洋军阀统帅。曾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他为了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令他的部队禁剪辫子,称为“辫子军”,他被称为“辫帅”。在袁世凯死后,他带兵入京,逼走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1917年7月,拥立清帝溥仪复辟。年底被段祺瑞击败,复辟流产。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最大的叛徒。1920年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组织主任。在中共六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积极推行“左”倾路线。在红军长征途中,大搞分裂,另立伪中央。1938年叛变革命,投降国民党。1948年逃到台湾,后定居加拿大,死于加拿大多伦多。 张瑞芬,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家。1927年,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研读航空学。1932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训练,飞行考试合格,领取了美国航空执照,被接纳为航空协会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张云逸(文昌籍),开国大将。 张宗逊,开国上将。 张爱萍(达县籍),开国上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开国中将:张震(平江籍)、张藩(浏阳籍)、张才千(麻城籍)、张天云(红安籍)、张仁初(红安籍)、张令彬(平江籍)、张达志、张池明、张贤约、张祖谅、张国华(永新籍)、张经武(炎陵籍)、张南生(连城籍)、张翼翔(浏阳籍)、陶勇原名张道庸。 开国少将:张雄(瑞金籍)、张光华(宁都籍)、张英辉(兴国籍)、张耀祠(于都籍)、张力雄(上杭籍)、张云龙(永定籍)、张元培(永定籍)、张开荆(吉水籍)、张华(永丰籍)、张和(浏阳籍)、张天恕(红安籍)、张太生(吉安籍)、张日清(长汀籍)张文碧(吉水籍)、张水发(连城籍)、张书祥(平江籍)、张平凯(平江籍)、张正光(平江籍)、张汉丞(麻城籍)、张廷发(沙县籍,任过解放军空军司令等职)、张闯初(平江籍)、张志勇(红安籍)、张宜步(永定籍)、张显扬(通江籍)、张济民(泰和籍)、张培荣(麻城籍)、张铚秀(永新籍)、张强生(安福籍)、张新华(宁化籍)、张雍耿(宁化籍)、张竭诚(红安籍)、张德贵(巴中籍)、张世盖(巴中籍)等103人。以上1/3强出自客家聚居地。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张纯(湘乡籍,国民党中将)、张镇(国民党追赠上将)、张子清(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张开荆(吉水籍,解放军少将)、张友清(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张世希(国民党中将)、张赤男(长汀籍,红四军十一师政委)、张灵甫(国民党中将)、张国焘(萍乡籍,原红军总政委)、张宗逊(解放军上将)、张金廷(国民党中将)、张炎元(梅县籍,国民党中将)、张治中(原国民党中将加上将衔,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17人。 张姓枝繁叶茂,名人辈出。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曾先后任泰相和魏相,其策略号称“连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除前已述的张良和张骞。还有诸侯王张耳,历算家张苍,御史大夫张汤,大司马张安世,淮南相张释之,京兆尹张敞,丞相张禹。东汉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是前已述的张衡、张仲景。今河南南阳县北25公里石桥镇有张衡墓,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医圣祠内有张仲景墓。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为道教定型化之始,世称“张天师”。至东汉灵帝时,张氏出现两个著名的道教中心:一个是张角所创的太平道,184年起义,以头缠黄巾为标志,称“黄巾军”,其弟张梁、张宝均为首领,斗争持续了10多年;一个是以张修、张鲁为首领的天师道,184年在四川举行武装起义,所建政权继续约30年,成为东汉末年比较安定的地区。西晋有大臣、文学家张华,还有文学家张翰、张协、张载,法律学家张裴,荆州蛮、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领袖张昌。西晋永康二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联合汉族和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稳定当地秩序,创造了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其子张茂,建立前凉国,传4代7王63年。南北期,有南朝宋农民起义领袖张凤,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北魏教育家张伟,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隋未有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张金称。唐代,张姓更是才人济济,仅宰相即有17人,其中张说、张九龄同时又是诗人;还有以守睢阳、抗安禄山叛军而闻名的张巡,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画家张萱、张璪,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为、张碧,传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天文学家、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张遂。 五代时南汉有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川陕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张余,陕豫鄂农民起义首领张海,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词人张先,诗人张末,以画《清明上河图》著名的画家张择端,道教南派初祖张紫阳。南宋有大臣张浚,将领张宪、张俊、张贵、张顺、张珏、张世杰,抗金农民军首领张荣,词人张元干、张孝祥、张炎,学者张拭,书法家张即之。金有医学家张子和、张洁古。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散曲家张养浩、张可久,词人张埜,诗人张翥,画家张渥、张守中,戏曲艺人、作家张国宾。明代有建文时受命密察燕事,靖难兵起被朱棣执,不屈而死的北平布政使张,明代还有画家张路、张宏,戏曲作家张风翼,音乐家张野塘,医学家张景岳,文学家张溥,闽、粤、赣边区农民起义首领张琏,著名道士张三丰;明未有农民军起义首领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历时三年。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张中,文学家张岱,画家张风,经学家张尔岐。清代有医学家张石顽,水利家张玉书,学者张琦、张澍、张文虎,经学家张惠言、张穆,文学家张潮、张景祁,诗人张问陶、张维屏,书法家张照、张裕钊,戏曲作家张大复,川楚白莲教起义首领张正谟;清末有捻军首领张乐行、张宗禹,贵州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张秀眉,义和团首领张德成,著名外交官张荫桓,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近现代,张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之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军政界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澜,著名爱国将领张自忠等。在科学技术界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张如心,近代地理学家张相文,学者张采田,近代史学家张星烺,植物学家张景。在医药学界有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张鋆,药理学家张昌绍,近代名医张锡纯、张山雷。在文化艺术界有出版家张元济,现代作曲家张寒晖、张曙。英模人物有张思德、张福林、张学栋。 侨居海外的张姓华人以及台港澳张姓同胞也是人才济济。在美国,有费城中华文化社区中心理事长张天德,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托玛斯·奥森研究中心量子结构部经理、博士张立刚,航空与太空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1986年1月12日以哥伦比亚号太空船升空的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光直,密苏里大学历史学教授张春树,国家科学院院士、教授、被称为“避孕药之父”的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环球瞭望》电视系列节目主持人、总编辑、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女研究员张雯,1987年获美国联合艺术家协会年度绘画比赛第一名的水彩画女画家张融。在英国,有剑桥大学汉文系教授张心沧。在法国,有巴黎保安运输公司负责人张宗清,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在澳大利亚,有心外科专家、反贪污特别专员张任谦,国立大学人文科学院院士、教授张光裕。在菲律宾,有马尼拉国际稻米研究所所长、教授、水稻专家张德慈,马尼拉迪拉莎大学文学院中国研究计划女学者张素玉。在印度尼西亚,有苏门答腊资本家张度渊。在新加坡,有古币协会委员张爱俊、张其深。在文莱,张民为文莱工农商业发展立下大功,被文莱王封予拿督勋衔。在巴拿马,有工商部次长张志诚。在台湾,有著名画家张大千;长荣海运公司总经理张荣发及其子张国华、张国明、张国政,拥有财富约20亿美元,在“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排名第45位。此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张姓人有16位,他们是:泰国的张锦程,马来西亚的张晓卿、张德麟、张泗清,菲律宾的张伟廉,美国的张济民,巴西的张胜凯,新西兰的张朝,英国的张祺威,台湾的张建安、张国安、张伯欣、张添根,香港、澳门的张祝珊、张人龙、张玉良。 赣南张姓名人还有出自章贡区的20世纪前半期赣南教育三泰斗之一张广鸿;出自于都的赣南第一个县红色政权主席张文焕;出自上犹的上犹县第一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张书杜等。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

17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