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4

抬头走我路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结转进项税额会计分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香林萌

已采纳

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贷应交税金-待抵进项税

结转进项税额会计分录

279 评论(10)

中艺古典家具

进项税转出的会计分录: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在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借:固定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取得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动产借:固定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购货方发生销售折让、中止或者退回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93 评论(12)

小盆友2鸣儿

“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

(1)发生需要转出时: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月底进行结转时:

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扩展资料: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进项转出、计提、交纳、退还等情况,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

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贷方设置分析项目,在借方分析栏内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等项目;在贷方分析栏内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项目。

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金下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账,将多缴税金从“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中分离出来,解决了多缴税额和未抵扣进项税额混为一谈的问题,使增值税的多缴、未缴、应纳、欠税、留抵等项目一目了然,为申报表的正确编制提供了条件。

“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交增值税

248 评论(12)

盛笑笑shamir

一、进项转出的原因

由于增值税特点,在其流转环节中适用抵扣。一旦流转结束,则不得抵扣。因此,如果购进货物时抵扣了进项税额,后期发生了不得抵扣的情况,就需要对之前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转出操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具体分录

由于增值税的进项转出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同情况的会计分录是略有差异的。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增值税进项转出分录介绍如下:

【例】某糕点厂外购一批面粉,取得农产品收购发票,上面注明价款20000元。该企业将账面价值8900元的面粉用于交际应酬。

(1)购进货物时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17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200=20000×11%

贷:银行存款20000

(2)外购产品用于交际应酬的账务处理(进项转出)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10000

贷:原材料 9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100=9800÷(1-11%)×11%

2. 非正常损失

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以及被执法部门依法没收或者强令自行销毁的货物。

【例】A企业外购原材料一批,数量为20吨,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税金17000元,款项已付,因管理不善入库前造成非正常损失2吨,A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购进货物时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2)发生损失时的账务处理(进项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17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297 评论(14)

一览佳肴

“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

(1)发生需要转出时: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月底进行结转时:

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扩展资料:

当纳税人购进的原材料、商品改变用途时,应将其负担的进项税额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相应的账户中去。因此,对纳税人发生的下列业务,应审查在结转材料和商品销售成本的同时,是否做了转出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⑴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货物。

⑵增值税免税项目使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货物。

⑶在建工程项目领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⑷集体福利项目领用购进的已结转进项税额的材料物资。

⑸非政党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检查时可通过“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的对应账户,审查企业是否存在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等。对于购货环节发生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328 评论(12)

37856552ah

1、结转应缴纳增值税(即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实际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包括:

1、将不能抵扣的部分计入抵扣金额内;

2、改变用途,原来可以抵扣变为不能抵扣;

3、按比列分摊计算、划分可以抵扣与不能抵扣的部分;

4、发生财产的非正常损失。

扩展资料

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

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是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的,其与该项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35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