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2

*和氣生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颁奖词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衣Helen

已采纳

交通警察,抗洪救灾

会计颁奖词

284 评论(11)

Lindahellokitty

曾经,在杭州图书馆里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一位老人,带着一根竹竿,踏着一双被泥染黑的运动鞋,脚下放着装满了塑料瓶和管子的塑料袋,专心致志地读书。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1月23日,他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他生前曾一次次安静地翻开书卷的地方:一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思浩老人事迹展”在杭州图书馆开幕,韦思浩老人的雕像正式向公众展出。

老人的身份和事迹,直到他因车祸不幸去世后,才为世人所知。看起来落魄的韦思浩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一级教师,每月退休金有5000多元,但他却省吃俭用,把钱都捐给了贫困学生。他没有留下钱财,只留下了一张张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受助孩子的感谢信和早已签署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韦思浩老人的雕像是半身铜像,加上底座总高度为1.95米,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他不离身的竹棍和一些塑料瓶,线条简单而硬朗。

“这是经历多次修改后,才定下的最后方案,老人就是这样在图书馆看书的。”设计铜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说,“用古朴厚重的铜来讲述韦思浩老人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留在这座城市。”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12月启动的“众筹老人雕像”爱心行动从正式对外公布到众筹完成,前后不过1个多小时,1178位热心人士便迅速完成了公益众筹。

另一个消息,则是老人精神的传承。受邀设计制作铜像的朱炳仁将这笔众筹的用于雕像制作的费用全部捐出,韦思浩老人的女儿们也希望继续接力父亲的爱心,捐助更多爱阅读的人。因此,在开幕式上,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公布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两笔捐赠将作为“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启动资金,以此鼓励更多爱读书的人,传递求知、助学的精神。

在杭州图书馆借阅区二楼还展出了吴秋筠姐妹向浙江大学档案馆捐赠的韦思浩各类证书、捐资凭证、来往书信等实物、资料约60余件。在捐赠的信件中,一部分是写给女儿、女儿老师的信,更多一部分是来自受捐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整场展览将持续到2月4日。

339 评论(8)

金鳞平面设计

生活中处处都有雷锋,列举几位生活中的雷锋:张纪清、肖卿福等。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纪清的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2.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肖卿福的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284 评论(10)

密果儿小雨

★ “技术冠军”获奖者 XXX:十年磨砺一剑 今日冠压群雄 颁奖词:现代化的商业竞争,是一场技术的争霸赛。在XXX,有这样一位技术高手,他和他的团队,及时完成了Q系列、N系列等高档柜机的开发任务,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他们通过技术改进,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XXX空调单台成本下降20元,一年节约材料成本300万元以上;他们不断创新,使XXX在柜机款式方面的整体阵容将可比三星、LG,领先于众品牌。他叫XXX,他用10年的时间和闪亮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 “质量冠军”获奖者 XXX:位卑未敢轻质量 身劳犹能作人师 颁奖词:99.96%、99.97%的焊接合格率、平均每月出勤超40天……一位 两气分厂焊接岗位上的普通工人,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感受到XXX人的敬业姿态、朴素作风。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高强度、超时的劳动强度下,他5年为XXX培养了8名焊接技术能手。 道义责任敢往肩上扛,荣誉鲜花只当身外物,他用无言的事实,证明自己是一名XXX的铮铮铁汉! ★ “生产冠军”获奖者 XXX:XXX生产线上的一杆“旗” 颁奖词:现代化的空调生产流水线,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极其关键。在XXX生产线上,有一个人主动请缨,担当起“协调者”的重任,与关联部门沟通,召集队友分析、讨论,成功解决了采购瓶颈等许多生产上的难题,实现了该组平均每天生产外机1万台,创历史新高。 在同事们的心里,他就是一杆“旗”,只要他站在那里,生产就能有条不紊,不断创造奇迹。 ★ “十大金牌业务员”获奖者代表 XXX:屡建战功的业务奇“兵” 颁奖词: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陌生的市场,当一般的业务人员还在熟悉环境、寻找方向的时候,他已经把一封封捷报递到公司领导的面前:广州国美07年度销量从126.85万升至1339万,同期增长了10.5倍;苏宁从638.78万升至1861万,同期增长了2.9倍;KA连锁均价从去年的1865元增长到现在的2356元,增长了26.3%。 ★ “十大金牌导购员”获奖者代表 XXX:一朵玫瑰 胜却无数须眉 颁奖词:与XXX、XXX等竞争对手短兵相接中,她一针见血,她无愧于一个“勇”字; 在XXX、XXX等战火连天的销售第一线,她不断摸索销售技巧、巧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她无愧于一个“谋”字。 一名巾帼,一朵带刺的玫瑰,沙场激战堪称有勇有谋,团队合作能识大局小我。入司4年来,她年年评优,年年销量超越格力、美的,专柜销量年年卖场第一。在XXX,她书写了一段粉红色的传奇! ★ “十大生产能手”获奖者代表 XXX:一个人和一个优秀集体的故事 颁奖词:他们在2007年4月G2线班产高达5.3万台.5月份4.8万台,连续二个月位居第一,再创历史新高; 他们秉持细心、恒心、责任心,不但产能第一,而且全部做到保质保量; 他们多次被评为质量优秀组及生产优秀班组…… 如果说,XXX是一座大厦,他们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哪怕风再狂、浪再高,XXX大厦依旧稳固如山、坚不可摧! ★ “先进个人”获奖者代表 XXX:“用心”算计 精于理财 颁奖词:他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会计人员,他是一个精于计算的理财高手。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立足本职工作;但他又不肯安分,主动找同行交流,给同事做培训,自我摸索,不断创新。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财”。 XXX年,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各项管理费用比预算节约900万,为公司创造直接价值近千万。 ★ “感动XXX年度人物”获奖者 XXX:为你感动 为你骄傲 颁奖词:数百人的经销商大会、战火弥漫的国美、苏宁大卖场,许多人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摇晃着走来,面对强敌面不改色,指挥队伍镇定自若。当别人对他表示钦佩时,他却淡定地说:“这是每个XXX人都能做到的。” 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任何困境不放弃,他用坚持和忘我,换来了销量七八倍的增长。他一次次用XXX精神,感染了商业伙伴、感染了战友、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 “全国销量增长冠军”获奖者 XXX:冲锋在胶东半岛上的一群 “狼” 颁奖词:在敌人的大门口,他们无畏无惧,成功抢回大片地盘;在这块“太岁头上难动土”的胶东大地,他们至6月底累计实现销售146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实现回款136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是全国销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这个崇尚个人英雄的城市,他们就像紧抱成一团的“狼群”,攻城掠地,无往不胜。 2007冷冻年度,XXX用他们突出的战斗能力,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狼”性营销大戏。

167 评论(10)

甜甜的今天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这就是爱 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5.惊世华彩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6.点燃生命 吉吉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吉吉的颁奖词: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女,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44.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 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7.傲拓天疆 神七航天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 翟志刚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8.男儿榜样 李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9.中流砥柱 经大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经大忠的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10.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49 评论(15)

漫山红遍

杭州图书馆新馆2008年9月开放后,有些乞丐、拾荒者进馆看书,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把手洗干净。为此,有读者找到馆长褚树青,说让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那一年,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拾荒者、流浪汉携行李入馆,而且还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看电视、电影、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甚至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 2015年12月16日,杭州“拾荒老人”韦思浩,1个月前,他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12月13日去世。 杭州图书馆里,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不少人还记得这个拾荒老人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也是感动无数人的杭州“拾荒老人”。拾荒老人韦思浩,在十几年前就决定要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拾荒老人韦思浩在58岁时,他取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教育的毕业证书。60岁时,他还参加了会计培训以及医疗培训。韦思浩的卧室,那一米宽的小床床板是由几块板子拼凑的,木板厚度不均,睡着肯定会有些硌,房子里也几乎见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拾荒老人韦思浩每月有5000元的退休费,但是为了给贫困的孩子捐助,一直都隐瞒自己的三个女儿,自己的女儿都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女儿来杭州见一面都是比较难,因为父亲拾荒回家很晚,女儿都难以见到。拾荒老人的二女儿韦汀说,“有几次我回杭州都没看见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就说去外面走走。没想到是去拾荒了……”呓语哽咽。 拾荒老人韦思浩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大家在收拾遗物时,才发现包裹里还有许多捐赠证书和信件。捐赠是从1994年开始的,从最初的300元到如今的3000元,韦思浩一直用“魏丁兆”这个笔名默默地捐资助学。许多学生给他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从近处的浙江景宁县,远到黑龙江孙吴县,到处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为了最大程度省钱,老人一直省吃俭用,连闺女给买的手机,都从来没用过,家里甚至连水电、煤气都没通。仔细读一读学生们的信,发现老人还常给他们回信,鼓励他们读书,告诉他们学习方法,还寄书籍杂志给他们。 信纸上的“魏丁兆叔叔”,就是韦思浩老人。他默默资助贫困学生,资助了整整20年。在每一封感谢信中,都记录着受助孩子的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因为老人一直匿名资助,这些受助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好人“魏叔叔”,真名叫作韦思浩。 老人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即现在的浙江大学,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如此的一位智者,在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同时,无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隐匿于默默的拾荒生涯中。韦思浩. 老人一生对自己很苛刻,生活清贫,却把丰满的爱,分给了那些困苦的孩子。 太多人希望自己被温柔以待,而他,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在浮躁的时代里,真正的悲悯,仍涓涓流淌于善者心中。谢谢你,将这份灿烂的遗产,留给了全社会! 看看网友的评论:真正的拾荒者,拾得是世人早已忘记的良心。希望他的事迹写进教科书里面,让孩子们知道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只有自己需要温柔对待,有的人一直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你拾的不是荒,你拾起的是我们这一代又一代遗失了最应该有的善良。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他比雷锋就不知道高到那里去了。2017年看到的第一份感动和温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本来是国家做的事情,他做了,而且做的那么的好,对于这位老师,我想您深深的鞠躬,愿您老在天堂安好,一路走好。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给予爱,也许老人的价值观中,他已经是世界首富了,强大的精神世界给他足够的力量,又怎么同情他我们认为的条件艰苦了?我们才需同情。不忧身世,却忧民。又是一位这样的老人教会我们该如何最对待这世态炎凉的世界。这种功德,在古代是要进庙受人供奉的啊! 在道德沦陷满目疮痍的年代,你是一道光,照亮前方的阴霾。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岁月,你是一把剑,刺破黑暗的天穹。你以虔诚朝圣者的姿态,用灵魂敬畏生命。路边少了一位霜鬓老者,世间少了一道最亮的光。 有些人真心不要脸,欺负拾荒者。还打骂他们侮辱他们,现在知道了吧,他们身份高尚,收入也比你们高,品德修养都比你们高,你们有什么资格瞧不起拾荒者,你们看起来穿的凌统像个人一样。 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一代人,虽然雷锋比你名气大,但你做的比雷锋多,感谢你,今天才知道了你,勉励自己前行。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

30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