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尼yuan
无论会计部门规章还是规范性文件,都是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你提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等38个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都是属于属于规范性文件,都是财政部制定并发布的有关会计工作的制度办法。如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敬请采纳为盼,笔者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只会品菜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标准
会计法
财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1-4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12)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一)2006年颁布38个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2014年颁布3项具体会计准则
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40号《合营安排》
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三)2017年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
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5.28执行
(四)2014年修订5项具体会计准则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9号《职工薪酬》
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五)2017年新修订的具体会计准则
第16号《政府补助》6.12执行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24号《套期会计》
(上述金融工具三个准则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8.1.1执行,境内上市公司2019.1.1执行,非上市企业2021.1.1执行)
第14号《收入》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8.1.1执行,境内上市公司2020.1.1执行,非上市企业2021.1.1执行)
如果下载, 可点击
目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 年修订)..................................................- 5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2006) .........................................................-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 修订)..................................-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 24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2006)..................................................- 29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2006)..................................................- 34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2006)..................................................- 41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 47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2006)..................................................- 50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2014 修订) .........................................- 6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 ........................................- 7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2006)................................................- 7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2006)................................................- 8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2006)................................................- 8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2017 年修订)............................................- 90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2006) .....................................................- 1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2006)..............................................- 106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2017 年修订)..................................- 112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2006)..............................................- 115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2006)..............................................- 117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2006)..................................................- 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2006)..............................................- 126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2006)..............................................- 13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2006) .....................................................- 138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 146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 年 3 月修订) .......- 168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 ......................................- 201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 年 3 月修订) ...................- 210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2006)..............................................- 223 -
- 1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会计(2017 年 3 月修订)...........................- 23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原保险合同(2006)..........................................- 25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6 号——再保险合同(2006)..........................................- 25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 ..................................- 26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 27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 27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 (2014 年修订).........................- 27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2006)..........................................- 29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2 号——中期财务报告(2006) ......................................- 29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 年修订)...........................- 30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2006)..............................................- 31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2006)..............................................- 32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6 号——关联方披露(2006)..........................................- 32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 年修订)...........................- 33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 年修订).........................- 35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 .......................- 39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 年修订)..........................- 40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2014 年修订) ..................................- 42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 42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2 号——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 43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应用指南................................................- 438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 44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49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 49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 49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 49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 50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 50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2014) ........................- 50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542 -
- 2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 54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 54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 55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 55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 55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 56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 56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 57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 572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应用指南..............................................- 57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2006...........- 58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 2006 ......................- 58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应用指南 2006..............................- 589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应用指南...........................- 59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应用指南- 59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2014)..............- 594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 64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2014)..............- 647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应用指南 ......................................- 740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应用指南 ......................................- 743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745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2014)..............- 751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0 号——合营安排》应用指南(2014) ......................- 826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应用指南(2014)- 870 -
附录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 901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 号............................................................................- 1040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2 号............................................................................- 1046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 1051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 1058 -
- 3 - / 1143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5 号............................................................................- 1063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6 号............................................................................- 1068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7 号............................................................................- 1069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8 号............................................................................- 1077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9 号——关于权益法下有关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 .- 1080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0 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
.....................................................................................................................- 1082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1 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
.....................................................................................................................- 1083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2 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
联方..............................................................................................................- 1084 -
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 1085 -
企业破产清算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1095 -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1109 -
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 1119 -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
知..................................................................................................................- 1123 -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1 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 1128 -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 1133 -
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1137 -
林子夕silva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内容上与旧准则的变化不是很大,主要变化体现在不同渠道取得存货的计量等方面。除第1号准则外,涉及存货计量的准则还有第7、12、17和20号等准则。一、关于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 可见,准则扩大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也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飞机制造等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将允许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会直接影响这些行业内企业资产和费用的计量,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存货的计量 根据现行准则与制度,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一般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通常不确认损益。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减进项税额)入账;涉及补价的,还应加上支付的补价(支付补价方)或减去补价加上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收到补价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货的初始计量较为复杂,企业首先要对交易进行判断,即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还要看是否涉及补价。不同情况下存货的初始计量具体概括见表一。 三、关于债务重组取得存货的计量 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债权人因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不确认损益。 而根据新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应先将该差额冲减坏账准备,坏账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即: 借:存货(公允价值) 坏账准备(重组债权已计提准备)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债权科目) 四、关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新准则中规定,发出存货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这一规定对多数企业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存货数额较大、周转率较低而且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的企业,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可能会造成其毛利率和利润有所降低。 此外,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取消了分期摊销法。总的来说,这些规定既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又有助于提高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关于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计量 与现行存货准则与制度相比,新准则新增了企业合并取得存货的成本计量的规定。新准则指出,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根据企业合并准则,企业合并分为两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两种不同的企业合并下,存货的计量有所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所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应按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一合并下取得的存货应按合并日存货的公允价值计量,但前提是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六、关于附注中与存货有关信息的披露 原存货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较多,新准则在考虑了信息的重要性和准则内容的相关变动后,不再要求企业披露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1.存货的取得方式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2.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差异。 3.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