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1

sunjinghong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雨茗香

已采纳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恒等式原理: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

254 评论(15)

虫虫殿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69 评论(14)

呼啦啦呼嘞嘞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等式反映了财务的基本状况,是基本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利润=收入—费用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该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根据以上两个等式变形出来的有: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该等式称为动态平衡等式。

具体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呢?因为利润的增加也会导致资产的增加,那么公式会变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可以演变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去括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费用移到左边去,符号就变成正号,就演变成: 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98 评论(8)

吃货独依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外加:万物守恒

185 评论(14)

小桥人家1982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158 评论(12)

TCL晋善晋美

主要有以下几种:1、编制资产负债表2、复式记账法的记账依据3、期初或期末余额试算平衡会计规则都建立在这四个假设:1、会计主体。我们核算的是哪个主体的经营活动。主体的假设,界定了核算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3、会计可分期。与持续经营辩证统一的一个假设就是会计可分期。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会计核算分为会计年度、月度、日。4、货币计量。假设经济活动都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反而言之,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活动,我们不列入会计核算的范畴。

17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