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6

静夜玄霜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通过会计手段贪污公款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bcdeffggg

已采纳

这个事情在网络上曾经引起轩然大波,一位董事长的司机兼助理,模仿董事长进行电子签名,从而走公司公账进行报销获利,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竟然获利将近四千万。让人不仅感叹,这家公司也太有钱了。

那么这个会计模仿领导的签字套取公司公款,属于什么犯罪行为呢?

其一,涉嫌诈骗罪。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这个事情基本就是这个会计模仿笔迹→让公司报批人员产生错误理解,认为是董事长的花销→报批人员进行报批,把款项给了会计→会计不当得利→公司收到巨额损失。

其二,涉嫌侵占罪。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这个会计还是算懂法的,在公司进行起诉之后,这个会计愿意归还部分财物,余下财物也愿意进行补齐,取得公司谅解,法院判定从轻处理。

其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有着自己的犯罪构成。在犯罪主体上,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犯罪主体的范围要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大一些,除G家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G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产的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犯罪的客观方面,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只要求行为人拥有超过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而且行为人不能说明、司法机关又不能查明其来源的即可。也就是说,行为人拥有的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既可能是来自于贪污、受贿,也可能是来自于其他违法行为,这些都不影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通过会计手段贪污公款

297 评论(11)

木叶星海

构成了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最主要的是并没有经过领导的同意和签字,就私自的去拿公款,这样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也是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条文,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39 评论(8)

崔若若11

贪污罪,坐牢

321 评论(15)

王玉娜大王

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骗取公共财物罪,作为财物应对的单位的财物安全负责,监守自盗,骗取公共财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327 评论(8)

WongQueenie

会计挪用公款要什么处罚

法律分析:

会计挪用小额公款如何处罚,要依据挪用公款多少、有没有归和挪用目的而定,挪用公款不足3万的,不构成犯罪,给予相应处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3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