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4

没油什么大不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注会会计怎么看第一遍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优雅的猫214

已采纳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下面结合培训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审计》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计划,做好时间安排;最好报名参加网络辅导班或参加面授辅导班。(个人认为现在网络学习比较方便,可以报网络辅导班,不但自己上网学习方便,还可以和很多学友一起学习讨论,对自己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复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进度,报考科目多的考生最好在三、四月份开始正式学习。《审计》的学习,对于初学者,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看第一遍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看第二遍摸出门道,有了基本印象,看第三遍才能融汇贯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审计至少要看三遍,最好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快速将教材通读一遍,在大脑里建立了基本的审计框架,这期间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没有成就感,并且会挫伤你对《审计》学习的积极性。审计的学习,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位注册会计师,考虑问题的时候要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思考,对审计的掌握非常有帮助。在对审计教材通读一遍以后,开始第一轮复习,大概从五月到六月底,主要是把教材详细看一遍,边看边把重点划下来,此时不求能够全部的记住,但求能完全理解。一般情况下,要求自己一天学习一章的内容,并且练习相应章节的习题。看完书,马上做练习比较有效,最好不要拖到第二天。一来马上做题可以加深你对这个章节的印象,如果有遗漏的重点可以再补充划到书上去;二来每天一个章节比较有系统性。当然章节是有长有短的,自己可以适当调整。总之,总体的进度一定不能落下来。只能提前完成,不要延后,否则越到最后就会越没时间复习。对初学者来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每天都花点时间看书,这样循序渐进,方便理解和记忆。第二轮复习是从七月初到八月底,主要是把第一遍看书时划下的重点以及做错的题目再看一边。这时要加快进度,因为复习的时间越集中,就越不容易忘记。审计最好在两周之内看完。此时,要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反复记忆,即使出现“前背后忘”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千万别太着急,要放平心态。不妨试着在每天临睡前或者第二天复习时,把当天或前一天记忆的内容以很快的速度翻一遍,在脑海中加深印象;另外把仍然记不住或者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内容和题目用有颜色的笔划出来。有了第一轮的基础,第二轮每看完一本书后,可以花1~2天时间练习综合习题。这个非常重要,做综合练习可以帮助你把每章节的知识点系统地联系起来,做到由“点”及“面”。第三轮就是考前复习了,重点看看自己错过的地方,并调整考试心情。最好从八月中旬开始就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花时间在重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览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做一些综合性强、出题水平较高的模拟试题,做模拟试卷最好模拟考场环境,按照考试时间去做,主要是为了找到考场上的感觉,要做到:会做的题目速度快!报告写得快!给自己充分的时间;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做一下05-09年的历年试题,按照新的准则自己做。历年试题做一遍不行,至少做3遍,第三遍自己独立完成。

注会会计怎么看第一遍

88 评论(11)

一抹熙云

顺序建议是: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战略听张志凤闫华红郭守杰刘圣妮刘颖田明的课。写在前面:1.自我介绍:我是法学专业,注会六门中经济法算是本专业的内容,会计在本科稍微学了一些基础知识,其他的都是零基础。2.写作思路:先说到考试前最后一天我都做完了什么,再说我是用什么时间做完这些的,中间穿插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复习方法,需要解释的地方我会有注释的形式标出来。1.复习成果到最终考试前,我的复习成果如下:①会计:听完11年和12年两遍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1年的轻松过关2和12年的轻松过关1以及12年的轻松过关4的前五套题,教材看完一遍。(作者按:“做完”是指在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把做题总结,选择错题再做一遍,大题错题至少再做一遍,下同。)②财务成本管理:同会计。③审计:听完11年和12年两遍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和轻松过关1,轻松过关4的第1套题,教材基本看完一遍。④经济法:没有听课,看了N遍轻松过关1,轻松1配套题目只做了选择题,主观题未做,轻松4只做了全部6套题选择题。⑤税法:听完12年的基础班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轻松过关4做完前5套题。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听完12年基础班的课程,做完12年的轻松过关1和轻松过关2,教材粗略看了4或5遍。1.1关于复习资料选择和应用我的复习资料有三,轻松过关(以1为主)、网校的课程(全部是基础班)以及教材。对于这三种资料,我的使用顺序如下:①听课,通过老师的讲解勾勒起这门学科的知识框架和了解学科重点。②利用轻松1的题目前的讲解进行复习(因为跟课程讲义类似,就没有使用配套讲义),之后做后附的练习题进行巩固。③做笔记,笔记不求详细,但求能够凭印象写出知识结构。每章通常也就1张A4纸大小。④看教材,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听课和做题没有明白的地方,通过教材的讲解搞清楚;第二是补充知识细节,查漏补缺,寻找轻松过关1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丰富知识体系。(作者按:在学习过程中,我是以轻松过关1为主,笔记也是以轻松1为基础做的。而日后的复习我基本是以自己的笔记为主,方法将在下文介绍。)2.学习时间2.1自然月:断断续续从11年9月到12年10月,中间穿插上课、偷懒、放假以及其他事情。2.2小时数:基本在1800~2000个小时,具体不详。每日学习时间平均在8小时,考前2个月10小时。2.3时间安排:①在11年9月~12年1月间学习完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三门主要课程(听完11年的课程,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做完11年的轻松2)②12年1月~6月间的复习进度缓慢,基本在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三门课程,包括总结错题、建立知识框架和加深理解。③12年6月至8月,学习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两门课程,做题并建立知识体系。④12年8月至考前,复习学过的五门课程,开始回顾经济法,做轻松过关4的题目至考试。3.学习方法3.1复述作为一个零基础的考生,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跟所有人基本是相同的:会计和审计开始难以理解,尤其是会计中大家公认的最难的几章: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的方法除了听课、看书外,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复述。我在听完课后,不理解或者记不住的东西会尝试着把这些点自己将给自己听,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增资的成本法变权益法,再如审计中的风险评估这一章,我会尽量按照老师讲课的思路把内容再讲一遍。开始也许有点麻烦,但是一旦能够自己给自己讲清楚,那么:①说明已经搞清楚了这个知识点,②以后可以依样画葫芦给别人讲,③自己都能当老师了,还愁记不住么,这样会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上很多。3.2建立知识结构所谓建立知识结构具体含义有二:第一,搞清每章的考点,仍以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例,其实说白了就是张老师每节课最后会重复的那些重点,不过我不是直接照抄或者看看就过去了,而是先自己总结出重点,用复述的方法重复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课查漏补缺。我的感觉是,一旦搞清楚考点是什么,做题的时候就会第一反应出“原来这个题考的是这个点”,那么在熟悉的基础上这个知识点的各种相关内容也会自然回忆出来,对于题目中的有些陷阱也就能回避过去。第二,做好笔记。我的笔记很简单,基本没有细节的知识点,基本是在列提纲。我想给大家提的小建议是,对于笔记中不同层级的知识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麻烦,但是因为只是列提纲或者写标题,工作量实际上也不会太大。这样一是方便用复述的方法复习,二是有助于建立知识框架。3.3及时复习同时考多门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遗忘,对此我的方法是及时复习。在学习任何一个科目时,我不是听完所有的课程录音或者看完全部的书之后再回过头从第一章开始复习,而基本是采取高中的学习方法,昨天看的今天复习,从记忆效率来讲的确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定建议大家持之以恒,或许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从记忆的角度来讲也的确是这样的效率更好。打个比方,如果先看会计一个周后来就放下了,留到一个月之后再看,那基本前面看的是白看的,真的就不如前面的一周去玩了。具体到每日写学习时间,如果我有8个小时在看书的话,基本有2个小时是在复习前一天的东西。补:关于遗忘对于遗忘,我的应对方法是:①及时复习。复习周期通常是:第一天(学习当日)→第二天→第五天→第十二天。也并没有严格执行,只是大概日期。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遗忘曲线(具体内容请见百度百科)建立复习规律,可以通过记录复习日期的形式辅助。②关于到考前是否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我的感受如下:a.如果说教材的知识点是100,轻松1涉及的是90,那么我是以这90为主的。b.平时复习中我理解并记住的知识点大概是70,另外20因为重要程度或者知识点本身的问题不用刻意记忆。到了考前能主动回忆起来的大概是70中的50.c.我的小建议是,只要能做到及时复习,不用太过在意遗忘的问题,即使回忆不起来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理解并掌握,尤其是曾经记忆过的知识点,即使考前忘记了,考试时看到题目也能回忆起来。我在考试中这种感觉比较明显。3.4反复做错题题目我觉得不用做的太多,其实到最后我也就只做了轻松1,但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把错题弄明白,而且不要只看一遍答案就算了,即使觉得自己只是粗心错了,也要回过头再做一遍,特别是像财管这类科目,再做一遍也许绕过了之前的错误点,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目,我会在题目旁边标上记号,做一遍就标一下,有的大题最后会做五六遍左右。补:3.5关于笔记我做笔记的顺序是这样的:①听第一遍课。②做笔记(详细版),理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每一章的核心问题。对此,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自己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营运资本这一章,公司实际工作中是碰到什么样子的问题才会促使人们对营运资本进行研究。③做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的11年的轻松过关2,总结做题及结合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④带着第一遍做题中的问题听第二便课,听完课后做12年的轻松过关1加深理解。⑤做笔记(框架版)。做法如下:听完第二遍课程后先将每章归纳出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之后将第一遍学习中详细的知识点归纳进这些问题中。同时不再使用第一遍的详细版笔记,而是重新做一遍框架版的笔记,形成知识框架,并适时复述每章的内容以复习。(作者按:复述时先不看书及笔记,而是先自己叙述,等全部完成后再看笔记查找不足。)⑥看教材。目的是寻找上面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点,看书速度较快,解释性的文字只要对这个问题已经理解就略过不看。3.6关于公式输入我的方法很偷懒,只能供大家参考:①财务成本管理我的完成情况是:完成单选、多选和计算题并检查一遍,综合题剩下最后一道半小题没有完成,完成部分检查了一遍。计算器是用的高考时使用的卡西欧的普通科学计算器。②系统自带的公式我只用了一次,是写了一个根号,其他地方大概用的就是多次方的指数。加减乘除号我是用的搜狗输入法里面的。在搜狗拼音中输入“加”、“乘”、“除”或“约等于”,选5,我平时打字就是这样的习惯。③比如现值系数的符号(P/A,X,X)这类我都没有写,直接查表代的数字。④计算过程只写第一步或者最核心的一步,除非必须,一般不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如果需要解释就用文字,然后直接写出结果。⑤输入数字用的小键盘和主键盘区上的数字结合,顺手就好。

209 评论(13)

为何不信2013

审 计 据考纲说:《审计》科目的考试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就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通过审计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其实只要你背下来了还能理解不了?)。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知道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理解其精神就够了。考前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的部分,多做题,应该很顺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会计必须比较OK)。 会 计 会计是注会考试的第一杀手!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课程,是学好并参加《审计》、《财务管理》的基础。所以也是不得不过的一道坎。 会计这科的主要特点是书最厚,内容最多。对大家的考验也最大,不仅考验智慧也考验意志。要充分作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比如现金流量表,连辅导班的老师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何况你我?因此不但要用功,还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另一个不太妙的消息是,会计考试将减少客观题的分数,增加帐务实务处理的分数。所以在用功之余,账务还要多练习。 财务成本管理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就笔者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 对你我这样的在校学生来说,一提到“实际”通常都意味着大麻烦。不过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一般涉及现行法规,制度较少,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了吧?只要多做习题就OK了。说白了算术难得倒你我吗?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经济法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郁闷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记住是“所有章”!)。换句话说,整本书你得全背。 经济法的应用性比较强,注重考核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对你我这样毫无实践机会的在校生来说除了背书之外,还得多背题(至少是多看题)。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近几年,考题愈发灵活,不再是给出情况然后问“是否正确?为什么?”而是给出情况然后“请分析……”。其实可以多看一看经济类的报纸,上面常有一些真实案例。可以给我们这些没“吃过猪肉”的人,“看猪跑”的机会。 税 法 其实税法比较有趣,它的特点和经济法差不多。不过税法的考试是真正的“全面考核有所侧重”。其侧重点就在于企业普遍涉及的一些大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其他象个人所得税(好好学,对自己也有用)、土地增值税, 5 个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等也常考,但不如前者重要。 这两年各种变化比较大,变化的自然是重点。对付税法也只有一个办法,多做题、多背题。各种情况都见识了,心里也就有底了。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在复习迎考时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每本参考书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所以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准,千万不要迷信参考书的答案。第二,考前的串讲一定要参加!通常都有对考题极为准确的预言。 最后,考试时一定要带计算器,否则考场上会死得很惨。另外,既然报了名就应该去参加考试。哪怕没有复习好,也可以感受一下考试氛围,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

278 评论(12)

贪吃的大吃货

看会计 财管和税法 审计——别嫉妒我总有新欢,房事,不频繁

207 评论(9)

吃客声声

第一轮:这一轮复习,是最详细的,也是耗时最长的。先听录音,都是两倍速听的,在完成一个科目的复习后,我会做一套题目,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为了防止遗忘第二轮:第二轮我主要是提高解题速度和通过练习来巩固记忆。这一阶段,没有使用上述提到的所有资料。其实资料很多都是重复的,第一轮复习得好的话,第二轮就不需要再看这么多资料了。用   高          顿辅导班的习题班讲义,每完成一科的复习,我又会做一套模拟题检验学习效果以及巩固记忆。第三轮:第三轮复习,我进入了模拟测试阶段。这一轮复习,我先看辅导班冲刺班的讲义和听冲刺班的录音。然后就做模拟题。用的资料是最后六套题和冲刺班讲义。大概六天完成了每科两套题和所有冲刺班录音。后面的四天,就全部做模拟题,又每科完成两套。第四轮:这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主要是看题目、背知识点。把以前几乎所有的资料,没记住的地方,再记下来。

22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