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言李萍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开始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研究财务概念框架。从此,会计目标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会计目标理论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也就具有理论意义了。理论是什麼?定义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它构成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所以,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也必须有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会计目标理论也只有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内研究才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才能使会计理论大厦根基更为牢固。会计目标理论框架问题研究由此提出。详情可到下列网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官方网站网址:
學僧Young
未消逝成本观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借方余额观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1953)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资产的性质。经济资源观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虽然它并未正面提到无形资产的内容,但这一定义至少可能将无形资产包纳其中。另外,它也明确了资产与特定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特定会计主体能够借助资产业从事未来经营。未来经济利益观比较流行的资产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观点。1962年,穆尼茨(moonitaz)与斯普劳斯(r.t.sprouse)在《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企业普遍适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文献中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获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no.6)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观认为,资产的本质在于它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对资产的确认或判断不能看它的取得是否支付了代价,而要看它是否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在现实中,虽然成本是资产取得的重要证据之一,而且成本还是资产计量的重要属性,但是,成本的发生并不一定导致未来的经济利益,而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也并不必然会发生成本,例如,业主投资、接受捐赠等。所以,未消逝成本观将未耗用的成本看成是资产,视资产为成本的组成部分,是不切实际的。而经济资源观强调资产的经济资源属性,把一些不是经济资源但有助于实现未来经济利益的或减少未来经济损失的项目如某些备抵项目排斥除在资产之外。未来经济利益观则将这些项目合乎情理地包括在资产之中。因此,我们说未来经济利益相对于其他观点来说更加全面、合理。财务会计中资产的一般学术定义: 资产指预计有助于生产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资产的两个要义(1)资产的经济属性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要成为资产,必须具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这是资产的第一要义。(2)资产的法律属性即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也就是说,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流入该企业,为该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而不论企业是否对它拥有所有权,这是资产的第二要义。
丶沫小若
总体上来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是详细、充实和严谨的,基本上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符合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的要求。本文肯定FASBCon-cepts具有许多独创性,值得借鉴学习。例如,第1号概念公告提出用财务报告代替财务报表,发展了财务会计;第5号概念公告提出四项确认的基本标准等等。但FASBConcepts仍有弱点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试图说明它的不足和如何加以改进。【关键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评估一、综述近二十年来,财务会计理论偏重于评价、分析与发展会计准则的理论。具体而言,就是直接为制定会计准则服务。人们将这种会计理论称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简称CF)。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美国FASB首创的。尽管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讨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例如,AICPA所属的会计研究部(ARD)发表了ARSNO.1和NO.3,同时,APB发表了StatementNO.4;英国1976年也发表了一份《公司报告》(theCorporateReports),系统地阐述了财务会计一系列概念特征与理论问题,但是,正式提出CF是在1976年12月FASB发出的一份讨论备忘录/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ElementsofFinancialStatementsandTheirMeasurement0中。这份备忘录不是讨论财务会计的目标,而是着重阐述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问题。该备忘录的率先出台有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当时,美国的通胀率高达11%以上,引起了企业界与会计界的普遍关注,他们着重抨击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模式的财务报表,认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盈利信息不可靠,甚至是/无用的信息0(见RobertSterling/Companesuereportinguselessnumber0《Forture》,Janu-ary14,1980)。因此,CF的第一份备忘录先讨论了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和盈利的确认问题。SFACNO.1/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0则继承了特鲁伯鲁特报告(TruebloodReport)的主要内容,即/财务报表的目标0。1978年开始,FASB又系统地研究以目标为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或称之为概念框架)。从1978年11月至1985年12月,共发表了六份公告,即SFACNOs.1-6,其中NO.6取代了NO.3。15年后,即2000年2月,FASB又发表了SFACNO.7,其目的在于推广应用公允价值(FairValue)。因此,当前美国名义上有七份概念公告,实际发挥作用的则是六份(SFACNOs.1、2、4、5、6、7)。二、对FASB概念公告的评价总体而言,美国FASB的概念公告(FASBConcepts)所叙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充实而且相当严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