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yshen206
一、审计的总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二、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实施审计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审计目的。三、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一)、交易和事项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目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二)、期末账户余额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目标: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目标: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目标: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目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三)、列报和披露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目标:确认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目标:确认应当披露的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目标: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目标: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沐沐沐牧
切实抓好行业。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要牢牢把握会计审计标准制定和实施两个重点”、切实抓好行业和人才队伍两个管理”、持续强化法治化和数字化两个支撑”、努力实现会计职能对内对外两个拓展”,积极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跨越。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得到持续加强,会计审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会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会计法治化、数字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果,会计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
大白包小白
审计标准是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准绳。审计标准具有层次性、区域性、时效性、相关性等特点。审计标准按性质和内容可分为:法律、法规和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和经济合同;业务规范和经济技术标准等。按来源可分为:内部标准、外部标准和审计人员自定标准等。按适用性可分为财务审计标准、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等。审计标准选用得当与否,对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十分重要。
jack99huang
1、支付方式,即注册会计师以何种方式取得收入,向谁收取费用。目前,我国的审计费用支付方式是由被审计单位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付费,即直接支付方式。2、费用额度,即注册会计师应向审计单位收取多少费用。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模式,价格标准采取“固定价±浮动百分比”、“固定价格”、“根据资本和时间定价”等方式确定,各地具体的收费办法由当地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联合制定。各地原则相同,但缺少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或要求。3、支付时间,即被审计单位何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全部或大部分的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的支付时间一般是在业务约定书中规定的。按照我国惯例,该支付一般发生在全部审计工作完成后。4、费用结构,本文所指的费用结构,主要是指某一客户的所付的费用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比例。在一些法律制度或行业规范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被明确规定。高于这一规定比例时,事务所将被认定为缺乏独立性。我国将“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视作“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但对具体的比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飞扬嗒兜兜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例如被审计单位一项金额不重大的违法支付或者违反某项法律法规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该违法支付或签约行为,可能导致重大资产损失或者是重大或有负债,则审计人员认为上述经济事项是重要的。又如某公司产成品盘点短缺了100件,价值1万元。如果短缺是由于账簿记录错误或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的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仓库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引起的就属于重要错误。审计人员在分析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以下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所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是否涉及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体制或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是否属于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管理机关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等等。如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项目,一般不需要确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只对重要性作出定性判断。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审计实务中对重要性的量化,可以用重大错报金额的方式,也可以用百分比的方式,即错报金额的差异率。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首先是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应根据业务惯例和审计经验,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通常是先选定一个合适的“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同行业经济环境状况;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例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通常选用主营业务税前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基准”。若某企业税前利润为500万元,审计人员根据业务惯例采用5%的固定比率,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为25万元,即财务报表高于25万元以上的错报是重要的,低于25万元的错报是不重要的。其次是对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也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对被审计单位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前期审计已识别出错报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前期已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预期。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审计人员获得了新的重要信息,以及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生变化,审计人员可以修改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的重要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