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

凌人happ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国际会计趋同的必要性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赤脚医师

已采纳

与国际趋同这是大趋势.因为经济活动更多的超出了境内范围已越来越国际化,比如许多境内好的公司到美国香港上市,遵守外国的会计准则,每年在中国境内赚的利润要分配股利给老外们,境内人民享受不到优质公司带来的好处,与IASB,IFRS等趋同是更合理更符合市场规律性的

国际会计趋同的必要性

310 评论(9)

秉诚装饰

赞成!目前我国已经全方位介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理由: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经济体或组织,都不能无视准则国际趋同这一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共同努力,尽量寻求一致。趋同不是简单地等同。各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顾各国国情,不顾会计审计发展状况和环境特点,一味追求会计准则的筒单趋同,难以实现真正的趋同。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合作的自愿性,需要积极且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努力追求符合国际效率、公平、主权和全球多样性发展要求的建设机制。趋同是一种互动。趋同并不意味着单向运动。它是世界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各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之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同各区域会计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世界多样性特点下的国际化趋同互动是一种客观规律。遵循它,就能更好前进。否则,就会影响效率或效果。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不同的会计准则带来巨大的差异和风险,实现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必然的!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不太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和监管环境的规定,中国会计准则采用了“暂不趋同”的做法。比如,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又比如,不将同为国有企业但没有投资关系的不同企业认定为是关联方。特别是后一点,根据互动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参考我们的做法,拟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进行修改,相关征求意见稿已发布。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各层面的参与力度之大,不仅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少有,而且与多数发达市场经济体相比也不逊色。俄罗斯与我国同列“金砖四国”,但其仅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咨询委员会中占有一个席位。加拿大目前在理事会层面还没有代表。参考:“中国全方位介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2010年05月07日 中国会计报”《企业会计准则》

10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