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4

君和家人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rvinia奈奈

已采纳

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第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第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含义是:一、会计实体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的空间范围和活动立场所作的限定。二、持续运作假设。持续运作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基本方式的规定。企业各级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筹资、投资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三、会计分期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的时间范围的规定。四、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指等量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管理会计的许多决策就是在此假设基础上做出的。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是指一切成本都可以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以目标利润最大化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假定在实施最优方案时能够实现目标利润。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的价值可以计量。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及含义: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操作规范的统称。包括四个方面:一、相关性,提供决策相关性信息。二、影响力,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三、价值,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四、信任度,协助受托责任履行,建立相互信任。

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

230 评论(9)

官官8809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并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新型学科,是会计与管理的巧妙结合,它以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为基础,通过对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它丰富并发展了传统会计的内容和职能。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的。管理会计的两个阶段:(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初到50年代)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通过他所倡导的有名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等,来制定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认为可以实现的同时又是最有效率的标准,以实现生产各个方面的高度标准化。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管理会计,对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是有帮助的。(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后)从本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所谓战后期。战后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管理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迫切要求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它们引进、应用到会计中来,形成了一个新的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现代管理会计包括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它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有: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2、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3、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4、面向未来。5、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239 评论(10)

applealing

基本的要满足各种条件之后才能精神。

276 评论(9)

仿佛那一天

一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即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现代管理会计(Modern management accounting)和后现代管理会计(Post—Management accounting)三大阶段。以下依次进行论述:

(一)“成本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是工业化的产物。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期)。在这一期间,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约起于20世纪50年代终于20世纪的90年代之初。这一历史阶段,管理会计所取得的进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三)后现代管理会计阶段这一阶段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初,将延伸到以后较长的岁月,不断由较低级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为什么说“后现代”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初呢?1993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出版《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书认为“知识社会”本质上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使“知识经济”成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特性。后资本主义社会同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的“资本家”的投资,而是来自知识的创新与运用。

20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