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love1995
1、平面部分精度计算,边角后方交会法测量测站点的精度估算公式为:{[1+(sin2β)/(K2-sin2β)]m2s+[1+(cos2β)/(K2-sin2β)] 2(s2m2β/ρ2)}=±2.3mm<±(5~7)mm其中:Mp JK01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β=27”06”11.4722”K=363.9389273/363.9341726=1.000013065ms=0.0012855mS=652.166462Mβ=0.0392ρ=206265” 由于规范标准主要以点位中误差来稀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因此,通过上式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规定的相应控制网等级相比照,得出计算结果的中误差达到二等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2、控制网中导线点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 Mp JK03=±√{m2s+[smp/ρ]2} =±2.4mm< 其中:Mp JK03为测站点JK01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mm ms为测距中误差ms=0.002m S测距边边长(平距)S =652.166462 Mβ=2” ρ=206265” Mp JK01与Mp JK03的值均在二等平面控制网点的点位中误差限差要求;±(5~7)mm的范围内,所以平面控制网精度达到二等的精度。 3、高程部分精度分析: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表一) 方向直觇高差(m)反觇高差(m)差值(mm)三等限差±35√s(mm)SN02至JK01-47.640347.6327287.57±28.3JK01至JK04-11.56546111.5584047.06±23.48JK04至JK03-1.0837751.0801183.66±12.78JK03至JK0212.017591-12.016191.40±20.87JK02至SN0248.254082-48.271076-16.99±29.15环线闭合差Mh=h1+h2+h3+h4=-0.923 环线闭合差限差:Mh容= =±18.13mm 则 Mh上述所有对向观测高差较差均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的限差要求:±35√Smm的范围内,环线闭合差值也在三等高程控制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环线闭合差的限差要求:±12√Lmm范围内,所以高程控制精度达到三等精度。 仅在待定点上设站,向三个已知控制点观测两个水平夹角a、b,从而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后方交会。交会测量是加密控制点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数个已知控制点上设站,分别向待定点观测方向或距离,也可以在待定点上设站向数个已知控制点观测方向或距离,而后计算待定点的坐标。常用的交会测量方法有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边交会和自由设站法。后方交会法首先出现于测绘地形图工作中,测量上称为“三点题”,是用图解法作为加密图根点之用。后来随着解析发公式法的出现,在工程建设控制测量中也经常被采用。比如隧道工程控制网往往由于隧道开工前测设完成,而洞口土石方施工完毕后,需补设洞口投点,以便控制隧道轴线,测设投点就要用到后方交会法;深水桥墩放样测量中的墩心定位也可以应用此法,还可用来测定施工控制导线的始终点等。应用范围之广说明了此法的实用性很强。其代表图形如下图所示。图中三角形ABC是控制网中的一个三角形,P点即为后方交会点(需确定坐标的待定点),只要置棱镜于P点,用全圆测回法测定a,b,r三个角值,即可应用解析法公式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此法内外业工作量小,只要P点的点位精度符合施工放样要求或作为洞口投点的精度要求,就可以成为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所乐意选用的方法之一。
托尼小吃货
为了做空间后方交会,需要知道影像比例尺、内方位元素、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影像比例尺可以从摄影资料中查取,也可以利用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其对应像点的像平面坐标进行计算。 参数的初值即。在竖直航空摄影且地面控制点大体对称分布的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确定初值:可在航迹图上找出,或根据控制点坐标通过坐标正反变换求出。 利用角元素近似值计算方向余弦,组成旋转矩阵下面列出三个矩阵相乘的结果供计算 一个控制点对应的误差方程为写成矩阵形式为其中 系数矩阵中的元素均为偏导数。为了计算这些偏导数,引入以下记号:由于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此处省略,直接给出结果: 对每一个控制点,计算其对应的方程的系数矩阵、常数项,然后联立起来,得: 记为 按最小二乘原理,取权阵为单位阵,则法方程为这一步骤需要计算出和 按下式可求得的值,即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再将改正数与参数近似值相加,即得后方交会要求解的外方位元素的值。 通常情况下,按以上步骤求得的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太大,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迭代。将第7步解得的外方位元素的值作为新的外方位元素近似值,代入第3步,再次开始计算。如此反复,直至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小于限差为止。通常对角元素设置限差,即。
粉嘟嘟的Pinky
全站仪后方交会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1、开机后先按S.O键,输入文件名(可选项)。
2、确定,再按S.O键下翻。
3、F2键选择新点,再按F2选择后方交会法,再选择一个文件,确定,自定义点名(可选项)。
4、F1距离后方交会,输入仪高,确定,在NO1#界面里面选择坐标,输入第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在已知点上架好棱镜,测量,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个点的操作。然后再看残差(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大不大,不大就可以进行计算,接着就是进行定位放线了。
5、放样放样—新点—后方交会法—输入点名—回车—输入仪高—回车—输入A点已知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动保存—输入B点坐标—输入棱镜高—测量距离—自动保存—计算—记录—最后完成。
扩展资料
全站仪后方交会注意事项:
1、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跟极坐标法的原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两个已知条件。
2、极坐标法有两个已知坐标或者一个坐标一个方向就可以了,后方交汇要有两个坐标。
3、在仪器里面找到后方交汇,有的叫交会测量,有的叫新点。每个仪器不同都不一样。
4、有的一起要输入两个坐标后在测距,有的是输一个测一个。输入坐标,然后测距,然后按计算,定向就可以了,后交有条件限制的。
5、根据经验交会角度不能小于15度和大于165度、更不能再一条直线上或者三角关系危险圆上。要不然仪器就不能计算出结果,无法交会。
6、对交会距离也有一定限制,得慢慢摸索,总之比极坐标法好用,可以交会2个坐标,也可以交会很多坐标,坐标多精度高。
古蒂guti
全站仪使用后方交会的步骤:仪器架在任意未知点位置,设站选择后方交会法。给一个点号用于保存交会出来的点坐标。然后分别选取两个已知点、并测量距离。(照准已知点测量,两个点够用,3个点精度高点,4个点更好。)仪器经过交会计算出新点坐标及残差显示出来,看残差值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点确定,这个点就保存了下来。可以进行下一步数据采集碎步点或坐标放样了。后方交会法:主要用于在测量中,仪器无法在已知点上架设,而架设在任意地点完成设站。参与的已知点越多,设站精度越高。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是架仪器点坐标未知,但远处与其通视的几个点坐标已知,可以在几个已知点上架设棱镜,通过后方交会计算出测站点坐标,以后所测点的相关数据,均是用户坐标系中坐标和方位。平面部分精度计算,边角后方交会法测量测站点的精度估算公式为:{[1+(sin2β)/(K2-sin2β)]m2s+[1+(cos2β)/(K2-sin2β)] 2(s2m2β/ρ2)控制网中导线点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Mp JK03=±√{m2s+[smp/ρ]2}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方向,直觇高差(m),反觇高差(m),差值(mm),三等限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