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包华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12-19条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8项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TINA敏敏敏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一)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二)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的“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即经济实质要重于法律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三)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的,从支出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四)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结账有哪些程序
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二是结算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其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程序如下: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例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各项待摊费用按规定摊配并分别计入本期有关科目;属于本期的应计收益应确认计入本期收入等。
3.将有关科目进行结转,结平其余额。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至下期。
susanwangyue
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必须是完整、连续和系统的。所谓完整是指会计核算对属于会计内容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所谓连续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地、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核算。所谓系统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核算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jiangdan1101328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我今年比去年帅了)。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你比我帅)。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不是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该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_^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