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9

初记装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传统会计理论的会计分期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没事就做吃货

已采纳

会计分期:月,季度,年意义就是,使会计核算更真实合理。例如做第一季度报表。不能把非当期费用收入算进去核算。

传统会计理论的会计分期

194 评论(10)

甜田心ttx

会计分期是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之一。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四项会计假设中,会计分期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会计分期 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及编制会计报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 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但是,6月1日到9月30日,既不是半年,也不是季度,所以我国常见的会计分期 ,没有6月1日到9月30日 第三个季度是7月1日到9月30日 我看到一道选择题,问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常见的会计分期-----看清了没有啊。就是C不是的 a。1月1日至12月31日 b。1月1日至6月30日 c。6月1日至9月30日 d。2月1日至2月28日

122 评论(9)

小吃客C

基本上来说,两点要素,会计分期要让一个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话费为连续且相等的期间。原则就是连续,相等。

121 评论(9)

吃货在学厨

自学习会计以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对于会计的发展史始终没有去很认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兴致就在网络上搜了一下,简单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1.古代会计发展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会计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记录,复式记账也还未出现,是会计的雏形。2.近代会计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薄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PS: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3.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此外,管理会计也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的会计发展阶段同大多数国家一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我国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进入12世纪后,南宋设置了“审计院”,明朝时又出现“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还有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都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此同时,在公元1O世纪至15世纪中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经济萌芽在沿海地区的出现,中国的民间会计也有了一定发展。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并且账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故中式会计在当时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法”和“天地合账法”等记账方法。但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在会计方面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会计的发展向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在吸收西方会计精华的同时,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会计相关制度不断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了新会计准则,说明中国在会计理论与实践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18 评论(11)

yissluckyg

会计分期是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之一。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四项会计假设中,会计分期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及编制会计报表。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之一),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是据此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23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