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躲在墙角哭
冲减本年发生的管理费用应做“管理费用”的借方红字,冲减当期损益
规范的做法是:
借:管理费用--上缴管理费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管理费用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季度计划除分管领导审批后,还须报总经理审批;如超年度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相关明细科目(部门专项)
贷: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后续: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扩展资料:
费用处理方式
1 直接支付费用:属于直接支付费用的主要业务有招待费、审计费、诉讼费等。
2 转账摊销费用:属于转账摊销费用的项目有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坏账准备等。
3 预付待摊费用:预付待摊费用主要是指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4 预提应付费用:预提应付费用是指采用预提方法核算应由本期负担,而在以后各期支付的费用。如企业选择预提方法核算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管理费用在会计核算上是作为期间费用核算的,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账核算。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业务执行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⑴是否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计算列支业务招待费,有无多列支的还必须况,如有超过,应查明原因,并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计算。
⑵企业当期所列的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⑶所列支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与企业业务经营有关,若发现存在与业务经营无关的支出,应查明其用途,并作出处理。
⑷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有无预提的现象,若有,应予以冲回。
⑸企业全年正常的业务招待支出总额,是否超过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管理费用
、人生海海
在用手工办法进行会计核算中,当发生某一项需要冲减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时,可以根据借贷记帐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作与费用支出相反的会计分录即可,例如:收到黎明同志退回的差旅费,计现金50元,我们在做现金收入的同时,冲减管理费用支出,我们可以做分录如下:借:现金50 贷:管理费用——差旅费50这样现金增加了,原来多列的费用冲减了,这笔会计分录正确无误。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这笔分录这样处理就给报表自动取数带来困难,因为费用报表是按借方发生额取数的,而费用冲减分录是从贷方转出应冲减的数据,并没有减少费用的借方发生额,所以报表自动生成的数字要比实际支出数大。要解决报表取数问题,对这类业务的会计分录有两种做法(如上例):一种方法是:用红字冲销费用支出数,同时用红字冲销现金支出数,即:借:管理费用——差旅费50 贷:现金50这种会计处理办法虽然满足了报表的自动生成取数,但对现金收入用红字在贷方反映叫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实际工作中,有一小部分单位就是采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借方用红字冲减费用支出数,用蓝字借记现金的增加数,即:借:管理费用——差旅费50 贷:现金50这样做的理由是:冲减费用支出数在借方用红字反映,既符合会计原理上对“管理费用”科目的定义解释(借方反映费用的支出数,贷方反映费用的结转数),又可以满足报表自动生成取数的要求,收到现金做借方增加,既符合会计原理对“现金”的解释,也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它违背了借贷记帐规则。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单位采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两种方法相比,后一种方法优于前一种方法,特别是在登记帐簿时,显得较为合理和比较容易理解。笔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后一种方法。收入类帐务的类似冲减分录,可以参照以上办法处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