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5

秋日偶语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所得税怎么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浩予妈妈

已采纳

1.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各个章节相互独立,不像会计那样各章之间有逻辑勾稽,也不像财管那样有大量的公式,也不像经济法那样纯理论记忆。税法既需要理解计算,又需要记忆,但是总体来说在CPA六科里面难度不是很大。2.税法的学习对细节精准度和对碎片式小税种的记忆要求较高,但是总的来说内容相对较少。税法考的重点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这五个税种。这五个税种涉及的计算比较复杂,在考试中占到2/3以上的分数,可以说是把握住这几章,通过考试肯定没有问题了。对税法的复习方法要采用抓小放大,反复复习的方法,这样会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每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变化较大,要特别关注教材变化点,新增的内容考到的概率很大。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场持久战,对税法的学习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进行。第一轮复习以看书为主,由于章节内容较多,可以做笔记,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二轮复习以整理和做题为主。一章一章过,理解各税种的逻辑,把税种的特殊处理整理下来,建立思维导图,并且背诵,然后再做习题。选择题做完之后要进行错题整理,大题一定要自己动手计算,光看不行,坚信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第三轮复习就是在第二轮的基础上,熟记各个知识点,将整理的错题再做一遍。历年真题也要重点做一下,可以了解近年来的考点。但这不是让你猜考试的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考试没有套路!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可能的考点,耍小聪明是不可行的。反复背诵加做题才是硬道理!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

会计所得税怎么学

129 评论(12)

04年8月6号

我国新的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税基础确定了,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判断呢? 判断方法 首先:将负债区分为预收款项类负债及非预收款项类两种 预收款项类负债主要包括企业预先收取客户的货款、劳务款及资产的使用费,但尚未向客户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将资产交付对方使用而形成的负债,如预收账款、递延收益等;非预收款项类负债是指企业已接受了对方交付的商品、提供的劳务,或已使用了对方的资产(含货币资金),但尚没有支付相应款项而形成的负债以及企业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多数负债均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如借款类负债、应付款项类负债、预计负债类等。 两类负债都属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清偿都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其清偿方式或者说其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方式却有不同:预收款项类负债的清偿方式是向债权人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相关资产的使用权;非预收款项类负债通常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出的方式进行清偿。 其次:分别按照不同方法确定两类负债的计税基础 预收款项类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预收账款金额。 实务中,如果一项预收账款在收款时按税法规定已计入收款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未来清偿该负债时不需再交纳所得税,即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预收账款金额等于其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预收账款金额=账面价值-账面价值=0. 如果一项预收账款在收款时按税法规定没有计入预收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则在未来清偿时(会计上确认收入时)该部分预收的收入要计入清偿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即负债清偿时免予交纳所得税数额为0,所以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减去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时不需计税金额=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非预收款项类负债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时可予税前扣除数。 实务中,非预收款项类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也应区分不同情况: (1)如果该类负债确认(指会计上确认)时,税法已允许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则以后清偿时不能再进行扣除,即未来扣除数为0,这种情况下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时可予税前扣除数=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 (2)如果该负债确认(指会计上确认)时,按税法规定不能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是以后清偿时才允许扣除,即未来扣除数等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下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数=账面价值-账面价值=0; (3)如果一项非预收款项类负债发生时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以后清偿时按税法规定也不允许扣除,未来可扣除数为0,则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除数=账面价值-0=账面价值。 举例 依据上述“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步骤,针对各负债项目的具体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1.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货款)项目账面价值为180万元。税法规定,该预收款收到时,不计入收款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将产品发出时(清偿负债时)纳税。 「分析」预收账款属预收款项类负债,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金额=180-0=180(万元)。 2.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收益项目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该递延收益为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款,税法规定该笔款项已全部计入收款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分析」递延收益属预收款项类负债,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清偿负债时不需纳税的预收账款金额=200-200=0(万元)。 3.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项目为200万元。 「分析」应付账款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一般而言,企业确认应付账款时按税法规定不允许其扣除,清偿时也不允许税前扣除额,其计税基础=账面余额-未来清偿时允许税前扣除数=200-0=200(万元)。 4.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该项长期应付款为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 「分析」长期应付款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一般而言,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属变相融入资金,按税法规定未来偿还变相融资款时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清偿时允许税前扣除数=300-0=300(万元)。 5.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利息项目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该利息于实际支付时税前扣除。 「分析」应付利息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因企业支付利息时税法规定可税前扣除,故其计税基础=账面余额-未来支付利息时可税前扣除数=500-500=0(万元)。 6.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其中400万元为生产部门人员工资,400万元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该企业工资水平超过税法允许扣除的计税工资25%. 「分析」应付工资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无论是生产人员工资,还是管理人员工资;不论是计税工资标准内部分,还是超过计税工资标准部分,支付时按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故其计税基础=账面余额-未来支付利息时可税前扣除数=800-0=800(万元)。 7.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为企业预计的销售产品的保修费。税法规定该费用未来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 「分析」预计负债属非预收款项类负债,因未来支付保修费时可税前扣除,故其计税基础=账面余额-未来支付时可税前扣除数=200-200=0(万元)。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企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各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时,应首先将其区别为预收款项类负债及非预收款项类负债两种,再根据不同种类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进一步判断其计税基础,不能一概而论。

288 评论(15)

sophiabian

新手会计走到工作岗位后,还有很多实务操作的技能需要学习。注意经验的积累。如果有时间,最好同时参加实操类的培训。平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实操培训课题,如“工业企业会计上岗实训”“工业会计真账实训”等。网校就有实操相关的培训课程,你可以点我名称进入网站实务操作栏目了解。

10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