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1

昏昏头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更改会计做账规则的通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开旭航

已采纳

记账规则是指对记录经济业务数量变化方向应遵循的规定,包括:规定通过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反映资金运动数量变化的方向(记账方向);规定反映资金运动数量变化的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改会计做账规则的通知

191 评论(12)

A-水灵儿^O^

更正错账的方法主要有红字更正法、划线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3种。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如: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等,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

1、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

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始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2、划线更正法

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发生在结账前,则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

3、补充更正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扩展资料:

冲账[strike a balance]是把以前错误的记录,用红字,相同的做一次,红字表示减少,正负抵消了,这样就“冲账”了,也可以把原来的分录,用相反的方向做一次,也是“冲账”的作用。

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有错误时,应采用全额冲账法更正.差额冲账法是指将多记金额予以冲减的更正方法.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仅仅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采用差额冲账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错账更正

209 评论(15)

洋洋捌月

会计账簿记账规则如下所示: 1.会计账簿登记的依据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 凭证登账。各单位每天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都要记账,记账的依据是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登记的时间 各种会计账簿应当每隔多长时间登记一次,没有统一规定。但是,一般的原则是:总分类账要按照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及时登账;各种明细分类账,要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每天进行登记,也可以定期(三天或五天)登记。但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 存款日记账,应当根据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随时逐笔顺序进行登记,最少每天登记一次。 3.会计账簿登记的规范要求 (1)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同时记账人员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如打"√"),防止漏记、重记和错记情况的发生。 (2)各种会计账簿要按账页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发生跳行、隔页,应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3)登记会计账簿时,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红色墨水只能用于制度规定的“按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在不设减少金额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金额;”等情况。 (4)记账要保持清晰、整洁,记账文字和数字要端正、清楚、书写规范,一般应占账簿格距的二分之一,以便留有改错的空间。 (5)凡需结出余额的账户,应当定期结出余额。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每天结出余额。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的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该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上用“0”表示。 (6)每登记满一张账页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和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本页的摘要栏内注明“转后页”字样,在次页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176 评论(9)

浅夏oo淡忆

初始转移。复杂的话就需要按照首次执行准则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三条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四条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对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并编制期初资产负债表。编制期初资产负债表时,除按照本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规定要求追溯调整的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应追溯调整。第五条对于首次执行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二)除上述(一)以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冲销贷方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并以冲销贷方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第六条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首次执行日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第七条在首次执行日,对于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同时,将应补提的折旧(折耗)调整留存收益。第八条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第九条对于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中所形成的投资,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第十条对于可行权日在首次执行日或之后的股份支付,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规定,按照权益工具、其他方服务或承担的以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应计入首次执行日之前等待期的成本费用金额调整留存收益,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负债。首次执行日之前可行权的股份支付,不应追溯调整。第十一条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第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第十三条除下列项目外,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发生的企业合并不应追溯调整:(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当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当将商誉在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不再进行摊销。(二)首次执行日之前发生的企业合并,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根据未来事项的发生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的,如果首次执行日预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该影响金额调整已确认商誉的账面价值。(三)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留存收益。第十四条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不含《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二)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应当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第十五条对于在首次执行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第十六条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或已按成本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包括套期工具),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第十七条对于嵌入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应从混合工具分拆的,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将其从混合工具分拆并单独处理,但嵌入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难以合理确定的除外。对于企业发行的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将负债和权益成份分拆,但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难以合理确定的除外。第十八条在首次执行日,对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运用条件的套期保值,应当终止采用原套期会计方法,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处理。第十九条发生再保险分出业务的企业,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的规定,将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相应准备金确认为资产,并调整各项准备金的账面价值。第三章列报第二十条在首次执行日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首份年度财务报表(以下简称首份年度财务报表)期间,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在首份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内对外提供中期财务报告的,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的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金额的变动情况。第二十一条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列报的比较信息。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但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原未纳入合并范围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上年度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中,企业应当将该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对于原已纳入合并范围但按照该准则规定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上年度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中,企业不应将该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上年度比较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少数股东权益,应当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在所有者权益类列示。应当列示每股收益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的规定计算和列示。.向高手请教

326 评论(14)

旧在现在

1、划线更正法。是指用划线来更正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于记账后结账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既纯属笔误造成登账时文字或数字出现的错误,应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划线更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划线时,如果是文字错误,可只划错误部分,如果是数字错误,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不得只划错误数字。划线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

2、红字冲销法。红字更正法是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记录数,以更正或调整账簿差错记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于记账后发现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记账错误的情况。红字记录表示对原记录的冲减。

扩展资料: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如: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等,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

1.差数法    2.尾数法找差错的效率。  3.除2法。 4.除9法。

查找错账方法

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将数字写小。如将400写成40,错误数字小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方法:以差数除以9后得出的商即为写错的数字,商乘以10即为正确的数字。上例差数360除以9,商40即为错数,扩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字。

(2)将数字写大。如将50写成5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以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即为正确的数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积为错误的数字。上例差数450除以后,商50即为正确数字,50乘以10即为错误数字。

(3)邻数颠倒。查找方法:将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连续加11,直到找出颠倒的数字为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错账更正

11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