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6

十年自己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仲的会计思想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朱珠宝宝0

已采纳

管仲学派以发挥和发展管仲治国理论为旨归,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中力量最强大的学术派别。它由该学派奠基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及齐国推崇管仲的历代学者构成,并受到齐国政府大力扶持,对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二财税管理上,三金融流通方面,四对外贸易方面,因时而动,热情服务;五消费支出方面,提倡特殊情况下“侈靡”,即扩大消费,以刺激生产。《管子》虽名为管仲所撰,其实是管仲学派的一部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之笔,也非一时之作,既有管仲治国思想的记录和发挥,又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运用,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管子》为齐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作品,集中反映了齐文化务实、变革、开放、兼容的特色和精神风貌。此书内容丰富、全面,体系完整、繁复,内涵深刻、精辟,大凡经济、哲学、政治、法学、伦理、教育、人才、管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几乎无所不包,对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某些内容也多有论述。像《管子》这样全面完整的著作,在先秦古籍中是罕见的,不仅对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而且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如道法结合、礼法并用、予之为取、以民为本、农工商并举等等,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借鉴意义。《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对经济问题论述最多、最集中的一部。在现存《管子》76篇中,涉及经济问题者超过1/2,以论述经济问题为主者约占1/3强,这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后来直到明清为止的诸多思想家的著述中,也是很独到的。 管仲学派对经济问题的论述,是站在封建国家的立场上,始终围绕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而展开的,是在封建地主制的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经济学。(一)管仲学派经济思想的基础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管仲学派经济思想的出发点,简单说,就是利益趋动四个字。《禁藏》篇中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在这段话中,管仲学派认为人性的基础是自然属性,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亘古不变的特性。这点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02——103页)有不谋而合之处。管仲学派推论,既然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于追逐利益,趋利避害,因而治理国家、强国富民的根本要务,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就在于因势利导,用利益作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2,管仲学派还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作用。他们认为,“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通过市场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物资余缺等状况,而且可以看出社会治乱、人心向背。他们突出强调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农业、工的物质生产,“道若秘言: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认为有了市场“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万物可因,则天下可治”,否则就会出现“无市则民乏”的经济困境。(二)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1, 产业战略、政策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工商业。管仲学派“以农为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五辅》说:“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这里的“本事”,即指农业。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管仲还推行了一系列富农政策。如四民分业,定农之居;改革农业生产关系:相地衰征、均地分力、与之分货;禁末:禁止奢侈品或奢侈品生产,稳定农民的心理;减轻徭役,不误农时;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注重土地管理和森林保护;奖励致富能手,重视农业科技等。管仲学派不但重视农业,还结合齐国实际,高度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农工商协调发展,这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列国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工商型经济的鲜明特色。管仲学派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尊重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管仲重视市场的设置建设,设置了工商管理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和商业道德建设,实行官山海即国家盐铁专卖制度,采取轻税措施,奖励商人,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流通领域,加强对外贸易,从而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成为先秦时期最富庶的国家。2,财税管理上,大力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与之为取”。管仲相齐时,大力推行的税赋改革是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大匡》规定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因为这次税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不仅使齐国收到了“粟如丘山”之效,也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瓦解,导致了上层建筑向封建制度转化。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国家赋税,管仲学派认识到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自愿性的。强制性的赋税,除了土地税之外,还有房屋税、牲畜税、人头税、果木税等。管仲学派认为,对于这种强制性的税,应当尽量少征或免征。因为这些强制性赋税有一定的负面效应,最好的赋税形式是让民众只“见予之所,不见夺之理”的间接税,就是说,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征集办法,让人民只见到国家给予他们的好处,而见不到有夺取的行为。这种税,民众不仅自愿交纳,而且还请求交纳。这种税在当时的齐国,有盐铁税、渔业税、山泽特产税等。3,金融流通方面,充分发挥货币的宏观调控作用,运用轻重之术,驾驭国家经济,充实国家财政。管仲学派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认为善于治国的君主,要通过对货币的控制,来主宰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从而进一步调控经济。首先,管仲学派主张由国家掌握货币的铸造和发行,通过货币的收放来控制主要商品的价格,从而控制整个市场;其次,管仲学派认为,货币的投放量要依据实际情况相机而定,要事先经过调查、统计,综合分析;第三,管仲学派主张,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在轻重、贵贱之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控。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轻(贱)时买,重(贵)时卖。而国家一旦插手其间,通过对谷物的敛聚(买进)和散行(卖出),就会使物价向相反方向发展。本来是很贱的谷物,国家一大量收储,价格就会上扬,即“藏则重”;反之,国家在谷物贵时大量抛售,价格又会下降,即“发则轻”(《揆度》)。这样,国家便可以相机调控,在适当时机、适当地区“以重射轻”;或者是相反方面操作“以贱泄平”,以实现平抑物价、调剂余缺并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即其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山至数》)。4,对外贸易方面,因时而动,热情服务。因为齐国是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国家,从立国之初就“通“工商,经济明显呈现出外向型特征,所以管仲学派对外贸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刻的研究和论述。他们认为,实行对外贸易,是吸引天下之财,实现富国强兵的重大措施。正如《轻重甲》言:“为国不能为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要搞好对外贸易,首先要密切关注各国市场行情,及时了解各国市场的行情;其次充分利用价格政策,根据本国的需要鼓励进口或出口某项物资,从而使天下的资源财货皆能为我所用,即所谓“因天下以制天下”(见《轻重丁》);三,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如实行减免税优惠、建立完备的服务制度优待外商等。5,消费支出方面,提倡特殊情况下”侈靡“,即扩大消费,以刺激生产。管仲学派对消费问题作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独到分析,他们主张奢俭并重,而不是一味强调节用。不仅知道节俭在正常时期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还认为“侈靡”的财政支出在特定时期有其特殊作用。他们主张在社会生产不振、经济萧条时期,在国家财富有积蓄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君主消费部分,以此鼓励和调动整个统治集团和私人富有者的侈靡消费,刺激生产,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即借此达到“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侈靡》)的目的。应该说,早在两千多年,管仲学派就能敏锐地发现生产与消费之间这种“其化如神”的关系,并适时提出扩大消费的正确主张,确实是难能可贵的。38-9战国经济图总之,管仲学派的经济思想体系完备,博大精深,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并初步形成体系的经济思想,为后世的经济学家所重视并借鉴、继承。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的智慧谋略,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细致挖掘,以服务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管仲的会计思想论文

303 评论(12)

西风华诞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评价管仲的作文范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个暑假,我制定了一个背诵《论语》的学习计划。《论语》由孔子及他的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背诵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好多地方看不懂,背起来速度比较慢,妈妈帮我买来了《论语解析》,先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去背诵,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而且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原来书里隐藏了那么多历史故事呢!有一些内容我还会上网去把它们查得水落石出。

有一天,我读到了关于孔子评论管仲的内容,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有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我对这句话的是这样理解的,管仲是一个不节俭,不懂礼数,气量小的人。

直到有一天,我对管仲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跟一位设计师叔叔吃饭,他学识渊博,非常健谈,他推荐给我很多本书,他让我多读经典。我们聊得很愉快,在交谈当中他无意间提起了管仲,他说:“管仲是我最佩服的两个人之一,管仲治理国家有方,才华横溢,一再被邦君提升,他发展经济的`方法至今还在使用。”

听叔叔这么说,我产生了疑惑,叔叔说的与孔子完全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对管仲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查阅了管仲的资料。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守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民,重视商业,使齐国成了强国,邻国都纷纷来学习经验。管仲在位时间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也仍然被借鉴。

经历了这次管仲事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不要轻易地给别人下定论,要多方面地去了解别人,才能学人所长,补己之短。

生活只是一朵春花和一轮秋月。

——题字

“什么,真是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给他毒酒,让他去冥界!”一个愤怒的声音响起,宋光宗愤怒的表情映入我们的眼帘。

然后,一群太监和宫女拿着酒杯和一壶酒来到一座宏伟但安静的寺庙。这座宫殿是一位英俊而尊贵的公子。公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这时一个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说道:“如果你违抗命令,家里会给你酒喝。”听到这句话后,英俊的公子突然怒吼起来,没有片刻的犹豫,他喝下了那杯酒。这时,一个比得上四位美女的女孩跑了过来,抱住了公子,歇斯底里地叫道:“贾琮,贾琮……”这位公子用他那双特殊的眼睛看着这位美丽的女人慢慢倒下,我从他明亮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李,是南唐李靖的第六个儿子。他从小就精通诗歌歌词和音乐。又叫李渔,他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比起汤潮寺庙,他更喜欢山和森林。比起江山社稷,他更喜欢自由。他不是皇帝的首选,但如图的命运在捉弄他。他一直想成为一名学者,成为南唐的一代宗师。

他的生活注定是坎坷的。在他的大周和小周之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她掉进了一只落雁,为月亮感到羞耻。与管理国家相比,他更喜欢和漂亮的人在一起;与大周结缘,与小周一起喝酒、写诗。但我无法逃脱自古以来美丽的命运。大周之后我二十九岁的时候,陪了李煜十年,英年早逝。我们浪漫的皇帝陷入了失去妻子的悲痛之中,直到她在重要的一周之后遇到了她的姐姐周晓,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女人。此后,李煜再次坠入爱河,世人称他为“词仙”。

然而,就像隋朝在金陵灭亡一样,南唐也在金陵灭亡。他成了前皇帝的俘虏,他的“词贤”成了人们所说的“南唐皇后”。他的词风也发生了变化,从前期的宫廷男女别离,到后期的追忆似水年华,悲悯故国。

那一天,死去的皇帝站在月光下,想着他自己的国家,想着曾经一万多人的帝王生活,他情不自禁地充满了诗意。写一个词:

“春月是什么时候?关于过去我们知道多少,昨天晚上这座小楼又偏东了,这个古老的国家不忍回首。

雕刻的栏杆和玉砖应该保留下来,但朱妍改变了它们。问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流。"

宋太宗听到了第一个字,他勃然大怒,接着发生了前一件事。

就这样,我们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煜的生命结束了。不久之后,美丽的小周也死于抑郁症,这对才华横溢的美丽夫妇突然去世。

18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