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堕落天使
总的来说, 国外的管理会计对经验比对学历的要求高. 如果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会计就两者并重. 中层职位薪水缺乏吸引力, 竞争又相当强烈. 如果没有国际认证的学历或执业资格, 硬件不够硬; 再缺乏本地化从业经验, 软件不够软, 再加上语言障碍, 国内会计培训体制下的会计人才基本上没有任何优势.
Smileの夏天
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 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1.2 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1.3 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4 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入。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shh小辣椒
工业革命预示着文明新纪元的到来,迎来了取代家庭生产制度的工厂生产制度,从而带来了生产的第四要素--管理的需要。随着管理思想的演变,成本会计与管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分四个时期,阐述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的关系。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与早期成本会计核算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对大规模工业组织所存在的多方面压力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没有普遍适用的有关如何管理的知识体系,没有共同的管理行为准则。早期成本核算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简单的产品成本核算只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附带功能。下面从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分别阐述。从实践方面来看,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账户。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增减变化情况;1750年英国人詹姆斯•多德森为他的制鞋厂设计的一套会计记录,首创了分批成本法;1777年英国人沃德杭•汤普森在计算长袜成本时,就形成了分步成本计算法。从理论方面来看,诺顿编写的《纺织工业簿记》一书,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主要成本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直接转到损益账户;1885年美国军械师亨利•梅特卡夫的《制造成本》;188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埃米尔•加克与会计师M•费尔斯合著的《工厂账目》,1911年E•韦伯纳的《工厂成本》这些书都讲了产品成本计算问题。二、科学管理思想与成本节约思想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指出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就要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并提出标准化、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度、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观点。由于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注重内部管理,因此成本的管理也以短期成本控制为主,只注重企业内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成本本身控制即节约成本为主。主要出现了以下成本节约思想:工程师哈里森所著的《标准成本》一书,是对标准成本会计的一个科学总结;E•A•坎曼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论著,进一步明确了标准成本会计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1923年J•M•克拉克围绕产品制造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边际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一系列的概念;哥伦比亚大学和沃尔特•劳腾施特劳赫创造了“盈亏分界点”一词;麦金西的《预算控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首先提出“价值工程”的概念,要求在新产品设计或者产品改造时,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考虑产品成本,尽量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通用件,实现功能与成本匹配。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成本控制和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出现了很多流派,各种管理思想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企业的管理,相应的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加强了过程的控制,重点趋向预测、规划、决策,实施最优化的控制。(表1)四、当代管理理论与战略化成本管理技术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朝着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创新,追求经营绩效的持续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向战略化方向转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加强成本管理,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技术。(表2)五、结论以上总结了不同时期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与管理的影响,但并不是某种特定的管理思想就产生了某种特定的成本管理方法,一种管理思想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也不是局限于某个时期,管理思想对成本管理的影响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界限的,因此,随着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原有管理思想的进一步理解,成本管理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