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5

吴山脚下2012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北京会计税务风险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发呆2011

已采纳

会计核算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公司会计系统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而存在重大错报或会计人员营私舞弊导致公司资产被挪用或侵占的可能性。税务申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公司未依法申报税收或税收筹划未获得税务部门认可而导致补交税款或行政处罚的可能性。会计核算中的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1)公司会计核算系统缺乏必要的分工;2)缺乏必要、有效的内部控制;3)会计人员存在道德风险;4)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等。税务申报中的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1)公司未依法申报缴纳税收;2)公司会计资料缺失,未通过税务检查或监督;3)公司发票管理流程缺失;4)公司税收筹划未获认可等。

北京会计税务风险

192 评论(11)

greenxixi503

1、税收政策不稳定导致的风险我国税收政策经常有新的补充和调整,这一方面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带来风险。在筹划期间如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产生筹划风险。2、法律层次低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的过程就是寻找那些影响企业应纳税额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对税收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涉及的税收可控制因素有限,大量的筹划依据(税收优惠政策、财务与税收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出现,缺乏统一性和严肃性。这些行政规章、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依据这些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开展税收筹划,有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3、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导致的风险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每一项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上、地域上的限定。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不少纳税人,因为能全面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了解不及时、理解不透彻,或者税收筹划操作程序上的失误,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从而损失了本可以得到的税收利益。4、项目选择不当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涉及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分配等各个领域,涉及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几乎所有的税种。但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的税收筹划可能涉及一个项目、一个税种,有的可能涉及多个项目、多个税种,有的是单一性的,有的是综合性的。如果企业未加合理选择开展筹划,操作程序不规范,其筹划成功的概率必然较低。

357 评论(15)

狂狼行天下

税收筹划的风险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等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由税收筹划对政策的依赖性所引起,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1)政策选择风险。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筹划人对政策精神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去理解,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同时必须注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才能准确把握税法。(2)政策调整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政策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无法实现。(3)政策模糊风险。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外,还有大量的由有关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依据这些行政规章开展税收筹划,就有可能因为对这些行政规章体现的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受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可能存在税收政策执行偏差。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界限比较模糊,从本质上来说,税务筹划是合法的,而避税是不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但在确认税务筹划合法性时却客观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或避税,那么纳税人所进行的“税务筹划”带来的就不是任何税收上的收益,相反,可能会因为其行为的不合理或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从而付出较大的代价。也可能有的企业明显违法的税务筹划没被税务机关发现、查处,但却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务筹划风险埋下隐患。三、经营损益风险政府课税(尤其是所得税)体现政府对企业即得利益的分享,但政府并未承诺承担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税前利润)补偿前期发生的经营亏损。这样,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企业不署名的“合伙者”,企业盈利,政府通过征税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企业亏损,政府因允许企业延期弥补亏损而相应承担了部分风险。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以企业在以后限定期间内拥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假定前提的,否则,一切风险损失将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即使是前一种情况,由于抵补损失的来源并非来自企业以前年度盈利,不是已缴税款的返还(我国税法不允许亏损前溯),而是企业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这说明国家税收的立法意识在总体上是倾斜于政府的。企业承担了大部分损失(按现行33%的所得税率,企业承担的是67%)。四、投资扭曲风险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是税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则,纳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一种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这种因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投资行为而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扭曲风险。这种风险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说,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越大,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除上述风险外,还有因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执行不到位等产生的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税务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筹划方案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因素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密切相关。

278 评论(10)

北京大妞轩儿

1:拿来主义的税收筹划方案风险。百度或者网上搜到的筹划方案,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些所谓筹划秘籍,本人也曾看过,有的税收政策都是“几百年”之前的,有的筹划方案压根无法落地。2:税收筹划能否落地,靠的不是相关领导的口头承诺。必须有税收政策法律作为支持,否则很多案例都是某县级或园区,为了招商引资,承诺税收优惠,甚至出台税收条文。但是后续经不起检查。3:税收筹划的风险,税收筹划是商业运作的一项内容,但是不是唯一考虑内容。不能为了筹划而筹划,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先满足商业运作,如果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则税收筹划可能需要改变,或此前筹划需要推导重来。

285 评论(9)

掬黛小公主

当然要承担风险了

32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