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兴门窗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收到或者支付,都应该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映到利润表中。如果不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负担的费用,即使收到了款项和支付了费用,也不能确认为收入和费用计入到利润表中。
权责发生制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扩展资料
实践依据: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
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责发生制
一坨Lemon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指以权利、义务是否发生作为标准来确定收入费用的归属期,而不考虑款项的实际收入与付出。具体说,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实际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正确计算各期间的经营成果。
你怎么都注册了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
扩展资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在保证会计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所起到重大作用是不容否认的。
但不能把权责发生制作为一项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的“原则”,在我国国情下,权责发生制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会计主要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会计制度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给出了四个条件:
一、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以上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却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难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权责发生制
橄榄色的水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获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
会计记录是指对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方法记录下来的过程。
会计报告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
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输入、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
naerman163
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以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拓展资料:一、会计确实基本内容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圣项目嗣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确认有文字和数字描述两种,以后者为主。予以确认的经济事项,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1)可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可靠性,即应予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即应予确认的项目的有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此外,确认标准还要服从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即:确认一个项目的预期效益应证明提供和使用该项信息的费用是适当的,且该项目被认为是重要的。最初对资产的取得负债发生,一般按确认日期的现行价格(即历史成本)计量确认;以后,除非发生了改变资产、负债项目或其数额的事项,且该事项符合确认的标准以及有关会计规范原则上应继续以原确认的数额为准。二、遵循原则 对收入和费用确认,应遵守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1)对收入(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包括西方会计中的利得)的确认,应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即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和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方可确认为收入。对跨期的长期工程(含劳务)合同,一般应录根据完成进度法或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2)对费用(含资产处理损失)的确认,应以是否与确认的收入相关联为基本衡量标准。对一切预支的成本或费用,要递延到有关的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而一切同本期收入有关的未来费用,则要在本期内预提;对预期经济利益业已消失的原确认资产,应确认损失(如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净损失)。 在会计确认的一般原则上,我国和西方的现行做法大同小异。但在实际执行中,西方往往采取较为保守的稳健性原则对其进行调整。即:对凡可能的损失或负债,应予充分估计;而对可能(预期的)收入或利润,一般则不予估计,或必须十分谨慎地加以估计。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存货的信息时,通常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对历史成本信息进行修正。我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吸收了西方会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