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M精彩
一、《经济法》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考生都认为《中级会计实务》最难,因为其涉及的经济业务较多,综合性较强。尤其是长投、合并报表、所得税、金融资产这些难点,更是增加了大家对这个科目的畏惧心理。《财务管理》因为公式复杂、计算量大,也是令很多考生头疼,被广大考生列为第二难科目。而《经济法》内容最少,也比较基础,虽然需要大量记忆,但凡一说只要背背怎样的考试,考生都认为比较简单,备考花的时间也比较少。
入口在哪儿:
二、《经济法》难易程度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据我了解,《经济法》科目成绩在80分以上的考生占比很少,比《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要少得多,只是相对来说,《经济法》的通过率要高一些,也就是说《经济法》科目成绩在60到80分的考生占大半。所以说,并不是《经济法》简单一些,只是他的通过率高一些,反而像这种冗杂知识点多的科目更不要放在后面复习,因为后期很有可能记不了那么多内容,从而影响备考心态,使自己备考效率不高,这就得不偿失了。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小菜虫娃娃
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要抓紧时间复习啦!下面梳理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知识
(一)不计提折旧的两种固定资产:
1、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固定资产——土地,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
1、确定租赁期满企业取得所有权,按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租赁期满固定资产归还出租方,按租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中较短者计提折旧。
(三)特殊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1、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为已经转入在建工程,不再属于固定资产);
2、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3、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之双倍余额递减法
(一)折旧期从年初开始
1、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
2、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已提折旧-残值)/2
(二)折旧期从年中开始(分段计提,折旧第二年要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的方法提满)
1、第一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月数/12
2、第二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上年剩余月数/12+(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上年全年折旧)*2/使用年限*本年剩余月数/12
3、以此类推
4、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会涉及3个年份,计算时考虑残值,变为直线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一)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二)举例说明: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1、折旧年限3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3/(1+2+3)=3/6,第二年为2/6,第三年为1/6.
2、折旧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5/15,第二年4/15,第三年3/15,第四年为2/15,第五年为1/15
注意:如果折旧期是从年中开始,也要分段计提,第二年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折旧率补足,再按当年折旧率计算当年余下月数的折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