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4

BOBO薄荷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科目如何认识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80年代之后

已采纳

资产类科目借方记增加 贷方记减少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反

会计科目如何认识

283 评论(15)

杨小妹0215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210 评论(10)

凌人happy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类别指标。但是会计核算不仅要求提供会计要素总括的数量变化,还要提供一系列分类指标和具体会计信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会计要素太笼统,仅使用会计要素来反映经济业务,将难以说明企业的实际情况,是难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人的需要的。为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需要更加详细地反映出企业的情况,应在会计要素指标下进一步细分指标,划分成更具体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客观存在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设置。即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地分类,每一类确定一个合适的名称,这些就是会计科目。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即便仅涉及同一种会计要素,其内容也往往具有不同性质。例如,固定资产和材料虽都属于资产,但其经济内容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周转方式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又如,应付款和长期借款虽然都是负债,但形成的原因和偿付期限也各不相同。再如,所有者投资和利润,虽然都是所有者权益,但其形成原因和用途却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将会计要素按不同经济性质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资产中应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负债中应分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其他应付款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向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分类核算指标,满足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它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科目。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二级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简称子目,也属于明细科目,可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设明细科目。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117 评论(13)

Lena睡美梦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

107 评论(15)

白羽蓝翎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根据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

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334 评论(9)

陈好好很好

会计科目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1、资产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股利以及预提费用等。

3、所有者权益类: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是指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等。

5、损益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

损益类科目又分为损收类(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损费类(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6 评论(10)

妞妞love美丽

会计科目分类:1、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有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2、按核算信息详略程度分类有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3、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有盘存类科目、结算类科目、跨期摊配类科目、资本类科目、调整类科目、集合分配类科目、成本计算类科目、损益计算类科目和财务成果类科目等。会计科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明确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理解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作用,进而更加科学规范的设置会计科目,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补充资料:1、资产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股利以及预提费用等。 3、所有者权益类: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是指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等。 5、损益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 损益类科目又分为损收类(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损费类(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共同类(略) 资产类、成本类、损费类这三类科目都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收类这三类科目都是减少在借方,增加在贷方。

308 评论(11)

我的飞飞

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而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反映了。反映就是会计要真实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轨迹,或是整个过程。为了更好的反映资金的运动过程,会计的理论把资金进行了分类,分别有大的分类和明细的分类。分为:1.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分为所有者权益类(业主的投入),收入类(销售或给别人提供服务取得的),负债类(借入的)等2.资金运用在什么地方,来的资金都有哪些形态?分为资产类(形成不同的资金形态),费用类(让别人给提共服务了)等等3.然后再次进行分类:资产类里有钞票(库存现金),有存在银行的钱(银行存款),有机器设备(固定资产),有生产用的原料(原材料),有完工的产品(产成品)。。。。以此类推,这是对资金的一个总的分类,叫总分类科目。4.总的分类不能反映详细的情况,又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钞票里又有人民币,又有美元,还有小日本的钱。。。银行存款有存在工行的,建行的,农行的。。机器设备里有车床,有汽车,有房屋。。。这是对资金的更细的分类,会计上叫明细分类科目,当然还可以再分,那就是二级明细,三级明细,四级明细了。5.当资金有变化,有运动时,会计上就要有反映、有记录(这体现了反映职能),那就要用这些分类的项目(科目)来记录:如:业主投资,投的是存在银行的钱,对企业来说就是,资金从业主那来,变成了企业的银行存款,那就要分别在两个资金的分类项目(科目)里记录(分录):借:银行存款-**银行贷:实收资本-**业主如:用现金买了一辆汽车,汽车也是企业的,那资金形态从现金转变成了汽车,也要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金的分类项目(科目)里记录(分录):借:固定资产-汽车贷:库存现金管理费用的所有明细科目: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和毁损、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计提的坏账准备、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上交上级管理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其中:业务招待费: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营业收入净额的0.5%,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0.3%。2.销售费用的所有明细: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以及专设的销售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推销以及其他经费等。其中,广告费: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2%以内据实扣除;3.财务费用:(1)利息净支出(2)汇兑净损失(3)相关的手续费等对财务费用的列支标准一般遵循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一定范围

30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