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Wendy
王耀武为张灵甫做的三件事情,其一是开了追悼会,其二是主持编制了追悼会纪念册,还亲自撰写了序文与祭文,第三件事是让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到二线防御,二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令人十分动容。
临死前安排好一切,为战役鞠躬尽瘁在抗战时期有许多人立下汗马功劳,但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所以有些人就成了世间褒贬不一的人例如张灵甫就是一个非常代表性的人物。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毕业于黄埔军校,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在作战时因等不到救援而命丧孟良崮。张灵甫自知命不久矣,于是他便做了三件事情,首先他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说明战争的情,况且第二件事则是和他的尊师王耀武告别,王耀武是张灵甫的师傅也是他的贵人,由此可见两人的情义之深厚。第三件事则是给王玉玲留下了一封告别书。将所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便就义了。
评价褒贬不一,功绩不容忽视张灵甫是一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总与他为抗日的所做贡献有关。在抗日时期,张灵甫是王耀武旗下第七十四军的团长,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当年日本将74军称之为第一恐怖军,这其中就少不了张灵甫的功劳。后来张灵甫由于立场不同,所以后续的一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就成了污点。但他为抗日所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在他战死孟良崮的时候,王耀武得知自己的爱将离世当场泣不成声,之后他强忍悲痛,为张灵甫召开了追悼会,还编制了追悼大会纪念手册,亲自为张灵甫撰写了祭文与序文。然而他为张灵甫做的第三件事情却没能完成,本希望蒋介石可以放弃济南,但却没有被采纳,后来张耀武在济南战役中成了俘虏,令人唏嘘。
逝者如斯,牢记历史王耀武是齐鲁大地上的一名民族英雄,作战时善打恶战,所以民间便流传起“宁碰阎王,不遇老王”的顺口溜。他对昔日的旧友感情深厚,为他置办了后事,安置好家人,是王耀武的性格纯良、仁义所致,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并学习的。虽然,王耀武与张灵甫之间的情谊深重着实令后人感动,但是历史上发生的某些事情我们也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人总是有两面性的,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评价一个人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量,对一个人的功绩我们必须赞扬,而一个人犯下的罪行我们也不可将之忽视。
总之,勿忘历史,我们的民族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水之语城
黄百涛是张的上级,不管。黄的上级汤恩泊讨厌张,不管。不爱理他才答应黄百涛责任汤负。汤的上级王耀武是大智慧的人,当初张杀妻军法该杀,王看黄埔校友求情轻判刑十年,张死了,黄不理,汤不理,只好王出面了,可见张灵甫品质恶劣,王是迫不得已!非爱将。
红泥娃娃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汉族,字佐民,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其父与长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干的慈母培养之下成人。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东长期流传着“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王”的说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的一面;又有在抗日民族战争中英勇杀敌,为国争光的一面。他虽出自旧营垒,却不是个头脑简单的赳赳武夫.1924年冬,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他向老乡李丙炎借了路费,并取得了店东的儿子的帮助相偕前往广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对他的青睐。 1925年9月军阀陈炯明占领潮州、汕头,计划进犯广州。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国 民革命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这次东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学生军的教导团为主力,并动用了黄埔三期的学生。王耀武还未毕业就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他作战勇敢表现突 出,成为侪辈中的佼佼者。 1926年1月,王耀武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当时第一师的师长是何应钦,团长是钱大钧,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得法,引起何应钦、钱大钧的注意,不久就被晋升为上尉连长,这是他后来扶摇直上的发轫。 1928年春,他的部队驻扎徐州郊区整训,不久即奉命参加第二次北伐,作战对象是张宗昌、孙传芳的军阀部队,战事顺利,北伐军所向披靡,5月1日进抵济南。日本军国主义者庇护张宗昌,出兵干预,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蒋介石深怕引发起中日战争,虽然手握正规军20万人,却不敢对付不足万人的日本侵略军,下令绕道北进。当北伐军奉命撤离济南时,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团死守济南。他在《自述》里写道:“我当时十分不愿退出,我曾向上级坚请向日寇反击,未准,气愤满胸膛,忍痛退出济南。” 1933年10月,王的补充一旅暂归俞济时(蒋介石的外甥)指挥,参加浙、赣、闽、皖边区对红军的作战。曾经积极参与阻击北上抗日的方志敏红十军团与红七军团。1934年11月王耀武率部在皖南谭家桥与红十军遭遇。激战竟日,红十九师长寻淮洲在此战役中牺牲,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被俘。经过这次战斗,迫使红十军不得不重返赣东北根据地。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方志敏被国民党第四十三旅俘获,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的五十一师从汉中调往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抗战。五十一师的作战任务是,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战,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因此罗店的得失关系整个战局。日军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向罗店发动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师官兵击退。王耀武还巧妙地运用夜战,派出部队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上海数家报纸如《申报》、《大公报》等均报道了五十一师战绩,还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上海抗战进行3个月,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人,战役结局虽然以中国的军队撤退而告终,但也重创了日军,同时挫伤了日军当局制定的“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战后将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员主将。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中国军队顽强地抵抗6天,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由于战役指挥的失误,中国军队撤退时十分混乱。王耀武率部队殿后,维持秩序,但他到了长江岸边已经无船过江。正在非常紧急之时,军长俞济时派副官带一只小火轮来接,才得以脱险。自此,他和俞济时的关系成为生死之交。五十一师官兵渡江到达浦口时仅剩4000余人,损失过半,不久即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兵员。1938年5月,该师奉命参加河南兰封战役,与日军土肥原之第二师团激战于三义寨附近,重创敌军。同年7月,又奉命参加江西之万岭会战,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协同其他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4000余人,取得万岭战役的胜利。战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仍兼五十一师师长。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奉命拦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王耀武运用反包围的战术,首先切断敌之退路,以五十一师为主攻部队,经过3天激战,于9月22日收复高安城。这一胜利有力地配合了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为夺取整个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第一次长沙会战历时1个月,日军出动l0万人,并有海空军配合,中国军队出动约20万人,前后在3个战场进行鏖战。由于中国军队同仇敌忾,英勇作战,使日军伤亡3万余人,迫使日方返回原先阵地,取得武汉会战后的第一次胜利。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上高县城为赣北重镇,日军侵占武汉后,赣北成了江南防线的第一线。日军企图发动所谓鄱阳扫荡战,攻克上高、高安等镇,摧毁赣江、抚河两条流域间的中国军队。为此,日军制定了“鄱阳扫荡计划”,他们以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约5万余人的兵力侵犯上高县城。 驻在赣北的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军(辖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师)为正面决战部队,以李觉的七十军为左翼策应,以刘多荃的四十九军为机动部队。 1941年3月15日,日军合击上高县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两师进入第一线。为了避开敌空军的轰炸,利用夜间主动出击敌人,与敌接触后,发生激战,连战3日,双方伤亡惨重。位于锦河南岸的五十一师利用鸡公岭有利地形与敌战斗,连长樊逢春在迫击炮的掩护下,率部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血战竟日,敌遗尸200余具,樊逢春等全连官兵全部殉国。五十一师争夺鸡公岭,毙敌1000余人,迫敌败退。为后期的胜利创造了条件。3月24日,敌师团长大贺亲自督战,并调南路军3000人,以求最后一逞。日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反复轰炸七十四军主要阵地白茅山,投弹多至1700余枚,阵地大部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7次冲锋,与敌人进行7次肉搏,毙敌2000余人,七十四军将士全力拚杀,为实施友军对敌人的包围,争取了时间。 3月25日,七十四军在王耀武指挥下,全线出击,锦河南岸之敌很快被肃清。26日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圈,将敌包围在直径不满5公里的包围圈内,27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七十四军将士猛追不放。日军狗急跳墙,投掷毒气弹,使七十四军第一线官兵中毒很多,但全体官兵前仆后继,奋勇猛追。28日,中国军队主力迫近官桥镇,五十八师进至长岭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敌为掩护其主力东遁,拚死顽抗。激战至中午,五十一师赶到,袭击敌之右侧。五十七师已形成对官桥镇的包围,日军被迫退守官桥镇内,五十八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下午,官桥镇全部收复,歼敌600余人,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被打死。31日,中国军队克复陷入敌手半月之久的高安镇。 上高会战至4月9日结束,历时25天。此役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000余人,军马2800余匹。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追击炮10门及步枪干余支。 上高会战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歼灭战,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以七十四军战绩最为卓著,战役指挥官罗卓英称赞七十四军为“抗日铁军”,战后,七十四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 1942年4月,奉蒋介石之命,王耀武率部参加浙赣会战,在衢州、江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延缓了日军西犯的企图。1943年4月参加鄂西战役,七十四军经石门对湘北松滋县敌人侧背攻击,并截断敌人之交通,此次会战结束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七十四军军长。同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余程万师弹尽粮绝,在死伤超过3/10的情况下,一度退出县城。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这一战深得最高军事首脑蒋介石的赞赏,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战后蒋介石在南岳召见他,备加奖励。1944年2月,蒋介石提升王耀武为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军。 1945年是抗日战争根本转折的一年。由于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配合,中国军队的整个战场转入反攻阶段。日本军国主义已成为强弩之末。该年4月,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亲自指挥湘西雪峰山战役。当时日军以坂西一良中将为指挥,纠集6个师团的兵力,约10余万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进击。那时芷江是中国军队最大的空军基地,中美混合飞行团所在地。这个基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远程轰炸机,还有数十架运输机,担负着苏、浙、皖、闽等数省的空中运输任务。日军进攻芷江的目的就是夺取这一重要空军基地,并企图打通湘桂线,进而西犯入川。 此时王耀武率十八军、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一OO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敌人,经过周密部署,决定将主战场选在雪峰山之东南麓,并且选择有利的地形,构筑复杂的工事,争取战役的初期就能遏止敌人。日军采取以联队为作战单位的运动战术,轮番强攻,冒险西犯。王耀武部则以逸待劳,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初战即获胜利,打死打伤日军5000余人。 初战告捷,中国军队士气大振。战役历时近两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战役结束后,计伤毙敌28174人,俘敌军官17人,士兵230人,战马347匹,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他战利品20余吨,湘西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是一般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当时他年仅40岁。 解放战争时,王耀武的对手是粟裕将军, 在1934年,王耀武攻击寻淮洲的红军时,粟裕曾是寻淮洲,方志敏的部下,可以说, 作为曾经的手下败将,粟裕终于等到了报仇雪恨的一天, 但是实际上整个解放战争中王耀武的指挥并无严重过失,粟裕能够战胜并生擒王耀武,多半还是靠着陈诚,蒋介石的越级指挥和共产党谍报部门的卓越工作, 总体来说,王耀武纵然有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在当时贫民跟着共产党的大局下,就算没有陈诚,蒋介石的胡乱指挥和共产党高级间谍的卓越工作,王耀武也不可能挽回败局,最多是让粟裕或其他共军付出更大的伤亡,费更多的周折,鉴于将军在抗战中的卓越表现,我们对于王将军这个民族英雄有很高的敬意!
萌萌cxm1004
这两个被俘时候都是中将,只不过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没有军衔,国民党有军衔但是超级乱。比如杜聿明,身为剿总副司令也是中将,比它级别小的兵团司令如廖耀湘也是中将,有的更小的军长甚至整编师的师长也是中将。反正我是搞糊涂了。但是大决战的电影中就是这样,我相信大决战这样的权威电影不会出错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