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0

曾在气院呆过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财务会计理论教学目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蝎工科男

已采纳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经营成果(利润表)和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必须与投资者的决策密切相关。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基本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定性)、计量(定量)、记录和报告(出结果)。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关注东奥会计在线初级会计频道,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看会计是怎么产生的责任编辑:东奥初级会计职称

财务会计理论教学目标

209 评论(10)

古董的杂货铺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结构的需要,也是优化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

316 评论(13)

黄金哇塞赛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而新的经济模式促使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改变,从而创建了一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但是,在这个发挥暂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就使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受限。本文针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实际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质量。

关键词: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会计理论也必须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代化会计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细则进行了调整,并且使得财务会计理论更加符合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难免会制约着现代化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故而必须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以保证其实用价值。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其是相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从资产经济到知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会计模式也在这个背景下有所转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现代财务会计。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中主要包涵如下内容:

1.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其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等。会计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引导与出发点。而在实践中,会计目标也是其会计运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作为,能够让整个会计活动相对完整。

2.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多个内容上。当前,会计的前提也主要是在其范围的规范以及会计要素的明确这两个方面。在经济方式相对改变的今天,传统的会计要素已经转变,会计范围也相对扩展。这就使得其作为会计前提作用相对削弱。因此当前会计前提是满足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一般包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另外,会计要素其实也包涵了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多个内容。在会计理论中,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传统的资本会计运作到当前的现代化财务会计模式,会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企业状态描述,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其对于这个持续的认识相对缺乏。其对经营时间的认知不正确。然而,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必须要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为基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形式而提出,其对于持续一次更加全面,其对于持续经营概念也相对符合经济发展。

2.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实际上是针对固定时间段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渠道相对增多,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会计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是否真实,有用,却成为企业利用所困扰的一个问题。会计分期的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变化。

3.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概念是建立在货币价值的一定上。而当前货币价值却很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商品的量化,其也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单纯的依靠货币来进行计量,那么很容易导致其与经济发展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研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失,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被弥补。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如下几点的认知。

1.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当前会计运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手写等模式,并且,涉及了一定的软件应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也必须要趋于科技化。其中涉及的计算方式必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

2.人员素质的提高

无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其最终的发展因素都是人。相对应的人员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发现其与社会的脱节,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达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加以更新,让其充分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更新。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在传统会计的约束下,这种新型的会计模式还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各个部分,从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着手,以达到发展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现代财务会计充分满足新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使得其使用价值提高。本文从其会计报表创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变化、会计形式多样化等内容来进行发展评估,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上)[J].财会通讯,2005(1):6-9.

[2]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57-258.

[3]戴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52-53.

[4]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8):175.

271 评论(13)

雨天依然美丽

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看你是处在什么位置了

146 评论(13)

卡娃依叻

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西方会计界(以美国为代表)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70年代后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而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烽火猎头公司专家认为会计是指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 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 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 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 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 客观性,在 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 经济事项;其次,在 会计计量上,由于 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 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 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2缺点编辑尽管受托责任普遍存在,在会计上反映,或比较侧重这一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反映也无可非议,但是,若将“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作为 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至少有以下一些不妥之处:(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会计系统和 会计制度的整体完整性,认为只有完善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才能确保 会计实务的正确性,但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内容复杂,保证两者的完善性这一提法比较抽象,一旦实务中出现问题,则难以确定问题的根源,造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的局面。(2)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受托责任学派强调 客观性胜于 相关性,因此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历史成本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会计作为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应随时注意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忽视市场的变化,只能使会计这门学科墨守成规,弱化其服务功能。(3)在 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 信息需求,按照这一思想, 会计人员往往难以体会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逐渐丧失完善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也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特点二、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 局限性发展历程1964年—1966年, 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 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 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 财务报表的目标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 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 在和可能的投资者、 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 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 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 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 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12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