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油没游
行业会计与其他行业会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好比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那么你知道商业会计成本核算 方法 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商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1.售价核算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商品繁杂的零售商业,但前提是售价统一(个别变价也要履行相关手续),销售成本每期按售价结转,月末时计算出进销差价率,求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然后据以调整成本,这种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不适用了。
2.进价核算法
进价法核算又称“进价记账、盘存计销”,是以进价总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或柜组)经营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点是:商品购进后,登记按实物负责人设置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只记进价金额,不记数量;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取得的销售收入,贷记“商品销售收入”账户,平时不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定期进行实地盘点,查明实存数量,用最后进价法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日常销售要有商品销售记录,每日(或定期)汇总,月末根据已销商品的实际进价结转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销售单位价值大的大宗商品。缺点是比较麻烦。商业主要的就是进价,工资劳务,房租水电,商业相对工业简单很多,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工序。
【2】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①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②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在成本结转方法方面,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③收入核算、管理方面的差异。
④货币资金与往来款项方面的差异。
⑤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异。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不同之处
★ 工业会计好还是商业会计好
★ 商业地产财务核算原则是什么
★ 商业地产财务核算有几个方面
★ 商业公司财务工作目标是什么
★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 2020成本会计的工作计划5篇
★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 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小兔子lucky
商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问题】商业企业中零售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解答】对于零售商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式。月终,为计算出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必须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其计算公式如下: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总账余额为573000元、“受托代销商品”总账余额为19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总账余额(分摊前)为161440元,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为246000元。则:8月份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246000×16%=39360(元)应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39360贷:主营业务成本39360分类(柜组)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各类商品或各营业柜组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在这种计算方式下,“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受托代销商品”等账户均应按商品大类(柜组)设置明细账。计算公式如下:采用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其计算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应用此种方法。【例2】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收入”各明细账户的金额如表所示:表1零售商店部分账户金额表营业柜组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日用品柜134000──2526076500化妆品柜107750448003928893000食品柜163250──29865108250合计4050004480094413277750各柜组的进销差价率可计算如下:各柜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日用品柜:76500×12%=9180(元)化妆品柜:93000×16%=14880(元)食品柜:108250×11%=11907.50(元)根据以下计算结果作如下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日用品柜9180--化妆品柜14880--食品柜11907.50贷:主营业务成本--日用品柜9180--化妆品柜14880--食品柜11907.50
KING纠结
一、入库成本就是采购成本。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购入商品时:借:库存商品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二、出库成本(销售核算)销售发出的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结转发出商品的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三、成本调整(进销差价)1、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应该通过“商品进销差价”核算。2、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2)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3、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四、成本维护一般是指对固定资产维护发生的费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