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8月6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其竞争力。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金融企业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涌入国内,与我国金融企业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中,这就必然要求我国加快金融企业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会计标准国际化方面已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内的会计标准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这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型国家,我国在市场发育、法制建设等市场经济环境方面还不十分健全。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还在逐步深化,金融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有的金融企业还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毕竟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我们在金融企业会计改革中应始终把金融企业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作为改革的任务和 金融企业会计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会计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其他层面的问题,如金融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我认为,金融企业会计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竞争能力”。“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严格约束与有效激励相统一的经营机制,完善稳健的会计制度,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十五”计划纲要为金融企业会计改革提出了总的要求和目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其焦点就是应当以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指出了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用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计量属性。 忽视公允价值的存在,过分推崇账面价值,反而容易造成账面价值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对于金融企业来讲,由于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更强调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反映出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在制订银行业会计准则时应当考虑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而不是否认“公允价值”。 表外业务,简称OBS(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狭义、广义概念的区分,广义的表外业务为不构成银行或有债权/债务,不承担任何资金风险的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为构成银行或有债权/债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在我国,按照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解释,表外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sophiabian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反映和报告国际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中国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入WTO,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自己的会计标准,这些会计标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自然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而要在国际投、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资金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而推进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二)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逐步放开资本市场,企业到国外上市和发行证券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为了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高我国国际投、融资和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必须加快会计的国际化,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国际投融资成本,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会计国际化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较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通过会计国际化,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 (四)会计国际化是增强我国会计监管水平的需要。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既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标准,也是相应的监管依据。会计国际化,可以使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国情的会计规范,进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使我国的会计规范和实务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管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增强会计监管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自己在修改下)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