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乐活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定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生物资产、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资产、企业年金准则中规范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政府补助准则中规范以非货币性资产取得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准则中规范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合并对价发行权益工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规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参考:注册会计师《会计》
快乐齐分享yeah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种类与适用范围如下:一、企业会计准则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 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具体准则共计38项。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18号 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倾城闸北摄影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 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 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 一、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认识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财务报告的列报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概 念基础。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云粤杂月)公布的一 份讨论备忘录《会计报表的概念框架》指出,由于存在三种不 同的企业收益计量理论,因而导致了三种不同的会计报表概 念基础,它们分别是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和非环接观。认 为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为各自独立的报表,两表中数据不需 要环接的非环接观已经被抛弃。因此,当前人们争论较多的 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应当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还是以收 入费用观为指导。 在资产负债观下,准则制定者在为某一类交易制定会计 准则时,首先会试图定义和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有关资产 和负债的计量,然后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 收益。因此,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 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资产、负债的 变化所引起的权益的变化。与之相反,收入费用观要求准则制 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 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相比之下,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 和事项的实质,用一种对投资者而言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 报表中反映这些交易和事项的结果。 例如,某公司购置了一项价值员园园 万元的投资,员 年后, 该项投资市场价值为员员园 万元。按照资产负债观,会计上将报 告由于此项资产增值而获得的员园 万元的收益;按照收入费用 观,会计上无需报告任何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观更注重资产、负债会计要素, 认为资产负债表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报表,在这种观点下确认 的收益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资产、负债价值的全部变化, 而不管交易是否实现。收入费用观更注重收入、费用会计要 素,认为利润表的作用大于资产负债表,强调收入费用的配 比,如果无法配比,则作为期间费用或递延费用,这种观点下 确认的收益仅为已实现的收益。 经历了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事件之后,人们感到只有 资产和负债才是真实的存在,认为资产负债观明显优于收入 费用观。正是基于资产负债观的这种注重交易实质的特性,美 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杂耘悦)在《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 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中呼吁云粤杂月 在制定财务会计准则 时,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在该研究报告中, 认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 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而非收入费用 观的原因 员援 资产负债观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市场 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发生了不少会计造假事件,从较早的银广 夏到最近的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陷入“科龙电器”丑闻。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资本市 场的稳定发展。使用资产负债观,是用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资 产与负债作为计量标准,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来确认收益,可 以有效地压缩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而收入费用观在确认收 益时不以客观存在的资产、负债为计量标准,而是运用递延、 应计、摊销等会计程序,使得收益的确认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很容易被人为操纵,这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影响其利用会计 信息做出决策的正确性。采用资产负债观有助于会计信息质 量的提高,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更能体现决策有用 观这一会计目标。 资产负债观更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收入费用观 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成本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成本越来越不能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 则未将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仅仅作为 一种计量属性,同时较多地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假如新 企业会计准则仍采用收入费用观,即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则将 不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因为历史成本往往不能反映公 允价值。相反,资产负债观更加强调权益,权益可以通过对资 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 产、负债的公允计量来体现。准则制定者对资产负债观的认同 表明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对会计准则制定和财务报告列报更 注重对“真实、公允”的追求。 猿援 采用资产负债观更易于与国际会计协调。在我国资本 市场上之所以发生如此多的会计造假事件,究其原因还是旧 企业会计准则是依据收入费用观制定的,存在诸多不足和缺 陷。新企业会计准则则体现了国际化的趋势,依据资产负债观 来制定。资产负债观是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内的众多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认同的会计发展方向,在美国表现尤为 明显。 一致认为,分析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是制 定财务报告准则的最适当的方法,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当摒 弃收入费用观,采用资产负债观。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为了提高不同国家、地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会计准 则的趋同是大势所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是资产 负债观,正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新企 业会计准则如今已获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这将有 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地位, 也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因遵循不同国家、地区 的会计标准而造成的成本支出。 三、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 思想,本文仅列举以下三个方面: 1. 会计要素的定义。淤资产。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 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新企业会计准 则的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 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于负债。旧企业 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 务偿付的债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 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盂所 有者权益。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 的所有权。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 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榆收入。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 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 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虞费用。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 的各种耗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愚利润。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在一 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 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 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论是资产负债类会计要素,还是收 入费用类会计要素,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它们均采取资产负债 观的定义。特别是收入、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新企业会计准 则跟旧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的角度不同。旧企业会计准则强调 收入、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因为旧企业会计准则将配比原 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看作是两条重要的原则,未强调其与资 产、负债的关系。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更强调所有者 权益,而所有者权益正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应用的是资 产负债观的思想,并且要求收入、费用只有在导致资产、负债 变化且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予以 确认。 2. 投资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进行了重新分 类,修改了相关规定,本文仅以交易性证券与可供出售证券为 例进行说明。 对于交易性证券,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 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对于可供出 售证券,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公允价 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权益,如下表所示。这与旧企业 会计准则的规定完全不同。旧企业会计准则不确认交易性证 券的持有收益。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可供出售证券期末市 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与损失。这些 处理都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 3. 所得税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所得税处理的规定 也反映了资产负债观,其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旧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 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 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其当期的影响,但 不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而资 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 性差异),可以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 额,能够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 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是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 异,那么与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相关的项目往往在 同一或不同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权益,因此当期所得税和递 延所得税也应当直接计入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贯彻了资产负债观思想, 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与国际惯例的趋同。(杨 乐 徐 芳 渊)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